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開始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職業經理人,以期通過引入外部優秀人才來充實和優化企業經理層隊伍,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這一舉措無疑為國有企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社會招聘的職業經理人在實際運用中也暴露出了不少不足和缺點,值得我們深入探討與分析。
一、社會招聘職業經理人的積極意義
首先,社會招聘職業經理人有助于打破國有企業內部的人才壁壘,實現人才的優化配置。通過公開招聘,國有企業能夠吸引來自不同領域、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技能的優秀人才,為企業帶來新鮮血液和創新思維。同時,這也有利于激發國有企業內部員工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促進整體人才隊伍的素質提升。
二、社會招聘職業經理人的不足與缺點
盡管社會招聘職業經理人為國有企業帶來了諸多好處,但其在實際運用中也面臨著不少挑戰和問題:
●文化融合難度大: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在市場環境、企業文化、管理風格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部分社會招聘的職業經理人在進入國有企業后,可能難以迅速適應企業的文化氛圍和管理模式,導致工作推進不暢或產生內部矛盾。
●選聘標準不夠嚴格:一些國有企業在招聘職業經理人時,可能過于注重應聘者的學歷、背景等硬性條件,而忽視了對其實際能力、管理經驗和職業道德的深入考察。這導致一些不具備足夠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的應聘者進入企業,影響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激勵機制不健全:國有企業薪酬體系相對較為僵化,難以與市場化薪酬水平接軌。部分職業經理人可能因薪酬問題而選擇離職,給企業運營帶來一定困難。此外,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也導致職業經理人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充分發揮。
●法律保障體系不完善:目前,與公司治理及管理層任職相關的法律體系尚不健全,對職業經理人的聘任與解聘、資格認證、考核標準、違約責任等方面缺乏公允且具有法律權威的市場規則。這增加了職業經理人在履職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培養機制不健全:部分國有企業缺乏針對職業經理人的系統性培養和晉升機制,導致職業經理人的職業發展空間受限,影響其長期留任的意愿和積極性。
三、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國有企業應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進:
●加強文化融合與培訓:在招聘職業經理人時,應充分考慮其與企業文化的契合度,并在入職后進行系統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培訓,幫助其盡快融入企業。
●完善選聘標準與流程:建立科學、合理的選聘標準和流程,注重對職業經理人的實際能力、管理經驗和職業道德的全面考察,確保選聘到真正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
●優化薪酬與激勵機制:根據市場化原則調整薪酬水平,建立與職業經理人工作績效掛鉤的激勵機制,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完善法律體系與制度建設: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明確職業經理人的聘任與解聘、資格認證、考核標準、違約責任等事項,為職業經理人的履職提供法律保障。
●建立健全培養機制:為職業經理人提供系統的培養和晉升機會,幫助其實現個人價值與企業發展的雙贏。
總之,國有企業社會招聘職業經理人是一項重要的改革舉措,但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充分認識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和挑戰。通過加強文化融合、完善選聘標準與流程、優化薪酬與激勵機制、完善法律體系與制度建設以及建立健全培養機制等措施,可以進一步提升職業經理人在國有企業中的作用和價值。
作者:內蒙古國貿集團 黨委委員 丁竟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