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信用報告,牽系著我們的生活百態。當過去的不良逾期行為將被記錄在個人信用報告,影響著日后的銀行貸款、個人名譽乃至就業前景,對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負面作用。近年來,受經濟環境下行影響,個別借款人還款能力普遍削弱,投訴和糾紛激增,部分信息主體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記錄,一些不法分子趁機以“征信修復、洗白、鏟單”為名招攬生意,“征信修復”這條黑色產業鏈已悄然形成,逐漸呈規模化、產業化運作,這無疑對金融機構的消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就在本月,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指導下,一場以“金融為民譜新篇,守護權益防風險 ”為主旋律的 “金融教育宣傳月”在全國各地開啟,幫助市民增強風險“免疫力”, 筑牢安全屏障,傳遞金融溫度。
呼應監管精神,作為頭部信用卡發卡機構,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啟動 “關愛信用記錄,共筑平安生活——信用生活美好計劃”,開展征信主題宣傳活動。線上線下多措并舉向社會公眾宣傳普及征信知識,同時介紹了部分打擊“征信修復”黑灰產案例。其中2024年4月中旬,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再次協助警方成功處理一起非法“征信修復”刑事案件,“反黑”“治黑”進程邁出重要一步。
跨地作案:“征信修復”黑產團伙案被立案
據平安銀行信用卡透露,事發在今年初。平安銀行信用卡杭州分中心的客戶林先生(化名)以火災失去民事行為能力為由,要求更新個人征信。在審核客戶提供的材料時,工作人員注意到客戶用藥清單有異常,與其自述情況不符。后經與醫院及消防部門核實后,證明該客戶的材料系造假。
掌握事實后,在分中心與警方的持續溝通與密切配合下,為該客戶提供“征信修復”服務的黑產從業者在外地被抓獲,至此警方正式立案偵查。后續偵訊過程中,警方破解了黑產機構所使用的電腦,一系列使用假材料投訴的事件曝光。調查結果顯示,該黑產團伙涉案嫌疑人大于3人,涉及偽造材料等。
據觀察,隨著當今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黑產機構的活動范圍越來越不再局限于本地。機構團伙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產業鏈條蔓延至全國,形成了跨地域的犯罪網絡,社會影響極其惡劣。目前,當地警方已正式簽發立案告知書。隨著大批涉案客戶和潛在客戶浮出水面,案件調查還在不斷深化中。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不是今年以來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協助警方破獲的第一起案件,也讓“征信修復”這個黑產鏈條浮出水面。
何謂“征信修復黑產”?業內人士表示,金融黑產機構披著合法的外衣,立案難、取證難、移送難,迷惑性高,犯罪成本低。但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黑產分子信誓旦旦表示可以消除不良信用記錄,事實上,征信領域并不存在所謂征信修復的概念。據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征信管理處副處長唐德鑫介紹,正確無誤的不良征信記錄是不會刪除或更改的;如有貸款逾期等不良記錄,在用戶已經還清其本息及違約金后,該記錄會從還清之日起在征信中保留5年,5年后系統自動刪除該條逾期記錄。即除了還清預期貸款之外,沒有其他方法能修復征信。
然而,民眾缺乏法律意識,同時黑產從業者往往具備較高的技術和知識。他們利用雙方信息差,故意隱瞞和篡改征信政策的內容,對消費者進行欺騙和誤導,制造能夠通過其他途徑“洗白”不良記錄的假象,以達到其非法牟利的目的,最終造成了當今“征信修復”服務的泛濫。任何打著合法旗號、高額收費的“征信修復”都是騙局,這種行為不僅破壞了以事實為基礎、以人為本的金融秩序,還觸犯了法律,對消費金融行業安全和社會公平構成了嚴峻挑戰。
火眼金睛:彰顯打擊黑產的堅決姿態和消費者保護的堅定信心
信用卡成為“征信類黑產”的重災區。據業內人士舉例介紹,這些非法代理維權機構種種花招齊下,有的聲稱花錢就能修復征信報告,然后在收取高額服務費后停機失聯;有的通過多來源、多渠道偽造材料,教唆客戶用“非惡意逾期”等理由進行申訴;有的以投訴工作人員態度等方式向銀行施壓,加大了銀行工作處理量,占用了正常客戶維權通道。
行業亂象也倒逼信用卡機構的重拳出擊。自2022年開展打黑工作以來,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積極響應監管機構政策號召,成立打黑專項工作組,以深圳總部和全國分中心聯動模式,聯動公安司法機關對違規黑產機構進行網格化、屬地化的精準打擊,目前已經依法處置了上百起涉黑案件,挽回數十萬元的經濟損失。
如何火眼金睛穿透黑產的伎倆?2023年12月,平安銀行信用卡杭州分中心的業務員接到一通來自客戶的電話,提出要求維護征信。分中心注意到,該客戶投訴的手機號碼和聲音存疑,可能存在代理投訴現象。為了切實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防止黑灰產中介風險擴散,分中心邀約客戶上門面談,并希望客戶提供相關材料進行真實性評估。客戶后續提交材料后,銀行流水部分無法自證真實。此后,該客戶開始進行報復性投訴。后來警方介入調查后,證實事件中有黑產機構參與。
無獨有偶。去年8月,平安銀行信用卡無錫分中心收到客戶投訴,要求維護征信。但是客戶提供不了相關證明,且材料落款章涉嫌偽造。客戶后來主動承認材料為網上購買,對此,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告知客戶涉及黑產代投偽造資料,其維護征信無法受理,并向客戶普及金融黑灰產可能會給客戶帶來的潛在危害。
“我們希望幫助真正遇到困難的客戶,而不是把刪除不良征信變成一種金錢交易,污染金融環境,擾亂金融秩序。”平安銀行相關人士如是坦言。
這些個案對金融黑產具有震懾和警示意義,背后也折射出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打擊黑產產業鏈、維護消費者權益、凈化消費金融生態、維護金融市場安全的更多思考和探索。實際上,不只是在征信領域,去年平安銀行信用卡剛協助警方破獲首例敲詐勒索金融“黑灰產”刑事案件,彰顯了打擊整個黑產鏈的堅決姿態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堅定信心。
有章可循:正確維護征信,釋放人文關懷
業內人士提醒,疫情期間,一些企業和個人在還款、貸款等方面遇到了困難,針對這部分客觀導致的困難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出臺《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其中聲明,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和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經接入機構認定,相關逾期貸款可以不作逾期記錄報送;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個人和企業,可依調整后的還款安排,報送信用記錄。在業界看來,因時變通的征信政策,凸顯了我國金融業的人文關懷。
特別觀察:治理黑產亂象久久為功,金融行業任重道遠
不過,展望未來,黑產亂象的治理之路依然任重道遠。面對黑灰毒瘤對消費金融行業的侵蝕,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貫徹“專業守護 共筑平安”精神,依托法治、科技與教育的力量,構建起堅實的防御體系,持續為切實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保障客戶信息安全、構筑和諧健康的金融生態發展保駕護航。除此之外,面對客戶與普通消費者,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開展普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建立“反黑訓練營”,傳授“反黑防身術”,幫助消費者辨明真偽、識別黑產,加入到打擊金融黑產的行動中來。
來源(奧一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