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中日中藥材產業交流大會圓滿閉幕:互相了解,互利共贏
近日,中日中藥材產業交流大會在杭州圓滿落幕。此次產業交流大會進一步凸顯了中日兩國在中藥領域的合作潛力,圍繞中日雙方在中藥領域行業政策交流、標準規制、市場對接等內容,邀請相關領域專家與企業開展互動和探討,搭建中日中藥材產業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中日中藥材產業交流大會于杭州圓滿落幕
中日中藥材產業交流大會邀請中日兩國相關領域專家與企業進行交流與信息共享
中日兩國中藥材貿易持續穩定
會上,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以下:醫保商會)中藥部主任于志斌對中國中藥材進出口的概況進行了分享。2014年至2023年中藥材出口量基本在20萬噸到25萬噸,其中2023年中藥材的出口量為24萬噸左右,出口金額約13億美金(約合93億人民幣)。日本是中國中藥材出口的第一大市場,2023年中國對日的出口量不超過2.5萬噸,從出口額看占比達15.4%。未來,日本將依然是中國中藥材出口的重要市場之一。
日本漢方生藥制劑協會(以下:日漢協)代表也在會上對日本漢方的未來愿景、現狀及制度等進行了分析、共享。其中,日漢協保險藥價委員會委員長坂上誠指出,日本原料藥材的總使用量從2008年后逐年增加,到2022年超過了3萬噸,其中約80%的原料藥材依賴于進口,中國則是其主要的進口國。
另外,日漢協國際委員會委員長小柳裕和介紹道,2023年中藥在整個中國藥品市場占比為30%,達到了7000多億人民幣;而目前日本漢方制劑僅占日本整體藥品產值(約10兆日元、約合5000億人民幣)的2.3%,折合成人民幣僅有120多億。對比中國市場,日本漢方藥整體市場規模要小很多。小柳裕和還對“漢方藥占據全球傳統藥市場90%的份額”、“世界中藥的70%以上的專利被日本漢方企業搶注”等部分誤報信息,進行更正說明以消除誤解,同時希望,此次大會作為中日雙方中藥材產業的交流合作與信息共享平臺,為兩國行業的交流合作營造一個真實友好的環境。
深化中日雙方多維合作,共促傳統藥發展新局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長魏建和對中國“中藥規范化種植GAP及進展情況”進行了分享,從中藥材種養殖的歷史到目前中國臨床常用的300種中藥材實現人工種植,再到GAP的制定、實施情況等都做了詳細的介紹,其中更著重介紹新版GAP于實施情況、核心措施及要求。
過去,中國的GAP建設學習日韓兩國的經驗,近年來隨著政府的重視、行業的努力,中國本土化的GAP已經有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并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與此同時,中日兩國在這一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也在不斷加深,據悉,在醫保商會的協助下,日漢協正在與中國的相關機構共同推進GACP的ISO標準申請。
此外,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中日兩國在傳統藥物領域的科研合作也大有作為。日本漢方藥企業,如津村(Tsumura),除了在GACP以及循證研究等傳統藥現代化生產中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成果,并希望進一步與中國合作,加深在藥材功效研究、推進質量標準方面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