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規律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延緩體能衰減、對抗衰老與退化、可以改善冠心病、預防和推遲罹患糖尿病、增加免疫力、預防腦卒中和跌倒,其預防骨質疏松的作用甚至還優于補鈣。
冬季,對于慢性病患者而言,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身體健康的季節。寒冷的氣候可能對慢性病患者的身體造成一定影響,但適量的運動仍然是保持健康、增強體質的重要方式。
作為一家在慢病管理扎根六年的慢病管理企業,生命說提醒,對于慢病患者而言,冬季運動講究還是挺多的。只有科學鍛煉才能起到強身健體,幫助我們遠離慢病的作用。
一、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
生命說生活方式指導師提醒,對于慢病患者而言,在選擇運動時還是以有氧運動為主,比如慢走、太極拳、劍法、健身操等,這些運動強度適中,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
同時,也可以進行一些耐寒鍛煉。耐寒鍛煉可以增強對冷空氣的適應能力,如早晚散步、適當快走、慢跑等。但需注意,耐寒鍛煉應循序漸進,切勿勉強。
二、合理安排運動時間
避免過早運動:晨起后,血液黏稠度高,加上外界氣溫較低,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因此,慢病患者應避免過早進行運動,最好選擇在上午9點鐘以后、午飯半個小時后或晚飯1個小時后進行鍛煉。
控制運動時長:冬季運動時,每次以30~40分鐘為好,有運動習慣的人可適當延長。運動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身體疲勞,增加疾病發作的風險。
三、做好運動前的準備
穿著適宜:穿著保暖、舒適的運動服裝,并穿戴防滑的運動鞋。同時,戴護膝、保護足跟等,以減少運動損傷的風險。
熱身活動:運動前進行充分的熱身活動,如伸展、旋轉關節等,以預防運動損傷。
攜帶應急藥物: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在運動時,應隨身攜帶必要的應急藥物,如降壓藥、降糖藥等,以備不時之需。
四、注意運動中的安全
避免劇烈運動:慢病患者一般不適宜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引發心血管意外。
注意天氣變化:冬季氣溫較低,且易出現霧霾天氣。因此,在進行戶外運動時,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避免在惡劣天氣下運動。
及時補充水分:運動過程中,身體會出汗,導致水分流失。因此,應及時補充水分,以防脫水。
五、運動后的注意事項
做好放松活動:運動后,應進行適當的放松活動,如深呼吸、慢走等,以促進身體恢復。
保暖防寒:運動后身體出汗,容易受涼。因此,運動后應及時更換干爽的內衣,并注意保暖防寒。
監測身體狀況:運動后,應密切關注身體狀況,如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及時就醫。
生命說提醒,慢性病患者在冬季進行運動時,一定要遵循科學、合理的運動方式量力而行。方式適合,強度適中、溫度適宜,哪一個都不可忽視,只要這樣才可以讓運動成為防控慢病的有力手段。
——生命說,用生活方式醫學療法從根源管理慢病——
作為生活方式指導技術的開創者,生命說憑借北大醫學部專家資源,運用心理學理論研究人的生活行為成因。同時結合臨床醫學、營養學、運動醫學理論,從根本上進行綜合性干預,形成了一套切實可操作的指導體系。6年已經成功指導近50萬人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遠離慢病困擾。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