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的藥學家李時珍稱三七為“金不換”。《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三七作為中藥瑰寶,素有“北人參、南三七”,“南國神草”之稱,擁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和市場價值,以其為原料的血塞通膠囊名揚中外。三七主要產于云南省文山州及其附近縣市,故文山是世界公認的三七道地藥材產區,被譽為“三七之鄉”。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臺《鄉村振興中國行》欄目深入探訪云南文山,為觀眾解鎖了當地推動鄉村振興的成功“秘訣”——在與國有藥企昆藥集團的緊密合作下,文山州進一步鞏固了其邁向繁榮富裕的道路。
云南文山:三七產業引領鄉村振興新征途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被譽為三七之鄉,其種植面積與產量穩居全國第一。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文山如何依托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打造特色經濟新亮點?又如何將三七這一瑰寶確立為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文山正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全力推進三七產業鏈的完善、延伸、升級與強化,讓這株承載著希望的“南國神草”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昆藥集團,作為三七產業領域的佼佼者,正以實際行動踐行鄉村振興的偉大使命。央視記者與昆藥集團三七種子種苗管理經理劉林聰一同深入文山市平壩鎮下營盤村,探訪三七規模化種植基地。劉林聰經理介紹道:“每一株三七從種植到采收,都擁有專屬的追溯表格,如同它們的‘身份證’,讓每一位客戶都能清晰了解三七的成長歷程。”
文山三七產業鏈的蓬勃發展與種植基地的規模化,離不開昆藥集團的精心布局與規范化種植體系。網格化管理、規模化種植記錄、可追溯的種植數據,共同構筑了昆藥集團三七產品的品質基石。抽樣采挖的三七,會被迅速送往昆藥集團的樣品檢測實驗室,通過一系列嚴格的檢測,確保三七種植的規范化與標準化。
昆藥集團不僅引領著三七產業的發展方向,更以其高標準、嚴要求,推動了云南文山三七整體出品質量的提升。從種植到采收,昆藥集團的每一項要求都成為了文山三七產業的出品準則,有力帶動了三七種植采收產業鏈的全面升級與發展。
昆藥集團:深耕三七產業鏈引領行業發展新高度
昆藥集團一直以來都將三七作為核心戰略資源,致力于推動文山地區的鄉村振興進程,并全面帶動三七產業鏈的繁榮發展。集團圍繞產業鏈上游的“延鏈”、中游的“補鏈”以及下游的“強鏈”,深度參與云南三七產業鏈的全方位建設。同時聚焦三七產業的技術創新,從種質資源的優化、種植加工技術的提升、產品的研發創新、生產制造的精益化,到品牌的塑造與推廣,全方位提升三七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產業鏈上游,昆藥集團不僅穩固了三七道地藥材的資源基礎與品質標準,還加速建立了優質種源基地,持續推進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體系的建設。在第四屆三七產業發展論壇上,昆藥集團攜手其他28家相關單位,共同宣布加入《萬畝三七GAP基地建設三年行動》,并成立了云南省三七產業創新聯合體。昆藥集團明確表示,將秉持“品質優先、藥效第一”的種植理念,攜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高品質的三七品牌,引導消費者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優先選擇符合GAP標準的三七產品,以實際行動為三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在產業鏈中游,昆藥集團將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深度融合到三七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通過產學研的緊密合作,進一步增強了三七產業鏈與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集團憑借先進的提取技術,確保了三七總皂苷在三七制劑中的高含量與高純度,從而保障了產品的卓越療效與安全性。此外,昆藥集團還積極拓展三七產品的多元化開發,從口服產品起步,逐步拓展至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專業治療及病后康復等全系列產品線,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豐富的健康選擇。
在產業鏈下游,昆藥集團以品牌與學術為核心,成功在醫療與零售領域樹立了領導地位,建立了銀發人群對三七總皂苷系列產品作用的深刻認知,并成功塑造了三七就是“777”的品牌形象,以血塞通為代表的產品,主原料正是三七。
展望未來,央視走入文山,看到的不僅是一株株小藥苗,更是昆藥集團與文山政府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的歷程,也是鄉村振興過程中,可復制的寶貴經驗。這株承載著文山人民希望的“南國神草”,必將在鄉村振興的新征途上,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