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24)》顯示,我國奶牛平均年單產9.4噸,與奶業發達國家年單產12噸的養殖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核心競爭力不足。作為我國奶業領軍企業,伊利股份一直致力于幫助牧場提單產、降成本、增效益。通過技術創新和精益化幫扶,伊利股份攜手合作牧場率先實現奶牛平均年單產突破11噸,助推我國奶牛養殖業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早在2019年,伊利股份就啟動“一公斤奶項目·十噸奶工程”,通過技術引領、服務驅動,幫扶合作伙伴奶牛單產每年提升1公斤,力爭2024年實現成母牛單產突破10噸的目標。通過合作牧場和伊利技術服務人員的不懈努力,這一目標于2023年提前實現。
為持續提升我國牧場核心競爭力,進一步縮小與奶業發達國家的差距;通過降本增效、牧場運營改善、人才培養等措施全面提升合作牧場經營水平,實現技術驅動和產業鏈協同共贏、可持續發展,2024年3月,伊利股份啟動了“35-40工程”,目標實現2025年合作牧場泌乳牛單產達到35公斤/日,2028年達到40公斤/日。伊利股份通過科技賦能、技術創新、精益運營、人才培養等項目,全面提升合作伙伴牧場經營水平,實現泌乳牛日單產在2028年達到40公斤,即年單產12.2噸。據了解,截至2024年12月初,伊利合作牧場已經有超過78%實現了奶牛年單產11噸以上。
河北雪塔牧場于2016年開始與伊利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牧場發展的新路徑。伊利股份派駐奶牛科學研究院專家和技術服務組,為牧場提供免費技術支持和培訓賦能,提升牧場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時,結合牧場的發展需求,通過高青貯日糧、低剩料率、科學分群、精準飼喂等措施的有效落地,制定了科學合理的低成本飼養管理方案。在伊利股份的持續幫扶下,牧場奶牛日單產從當年的33公斤提高到如今的42公斤,年單產逼近13噸,而且泌乳牛飼喂成本由每公斤2.55元降為每公斤1.83元,牧場也成功實現了從傳統牧場向現代化、智慧化牧場的轉型。
奶業的健康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升,需要全產業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聚焦產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加快技術升級、工藝革新,最大化地創造全產業鏈協同價值。伊利股份將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動力、以技術服務為重要支撐、以數智化為發展引擎、以綠色發展為可持續目標,立足打造中國奶業新質生產力,引領產業再次轉型升級,持續帶動和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