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各大官媒紛紛呼吁推動中美關系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鼓勵跨越文化差異的經貿合作和民間交流,期待著中美關系能走向互利共贏的局面。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一個中國企業與美國商人經歷了曠日持久的官司糾紛后握手言和的故事,作為中美關系的典型,獲得了各界的關注。
這家叫做夢百合的家居公司,來自中國江蘇南通的一個小村鎮,經歷了20多年探索,已成長為產品銷往110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擁有6大生產基地和超10000個銷售終端的全球化企業。而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夢百合和美國人打了一場歷時7年的官司,又于近日冰釋前嫌、迎來了和解。
一波三折的跨國官司
其實,這本是一個簡單的案子。夢百合家居董事長倪張根和美國人BENJAMIN FOLKINS(簡稱BJ)相識多年,倆人起初通過零零散散的合作,在美國銷售夢百合的產品,后來,為了打開市場規模,就一起投資成立了一家叫CBD的銷售公司,夢百合通過旗下子公司出資5.5萬美元,持有55%的股權,BJ出資4.5萬美元,持有45%的股權。
MLILY夢百合產品在海外銷售
2016年,因種種原因,BJ提出要退出CBD公司,讓夢百合購買他手中持有的股權,并提出了遠超出該公司當時估值的報價。本來正準備在美國大干一場的倪張根傻了眼,自己把BJ當兄弟、大方贈予了種種真金白銀的利益,現在他卻撂挑子不干了,還獅子大開口,倪張根感覺被“背刺了”,很傷心,拒絕了BJ的要價。
于是,2017年,BJ把倪張根和夢百合告上了法庭,BJ的訴求不復雜:拿到自己想要的三百多萬美金的對價。
但是,復雜的政治環境,卻把這件事復雜化了。2021年,美國田納西州漢密爾頓縣衡平法院判決夢百合應支付BJ股權退出款406.89萬美元——比BJ自己想要的還要多——此外,還判決夢百合應支付懲罰性賠償金2000萬美元等。
“懲罰性賠償金”,意味著美國法院給這件事定了性:倪張根和夢百合做了壞事,要“罰”。
這狠狠刺痛了有著強烈民族自尊心的倪張根,倪張根放話:這事關我個人、夢百合和中國人的尊嚴!就算花一百萬美金去打一個一塊錢的官司,就算拿命抗爭,我也會抗爭到底!
倪張根表示,當時是特朗普當政,而美國田納西州又是一個“很特朗普的州”,在政治偏見的影響下,華人要想贏得官司難如登天。
倪張根(右三)及夢百合律師團隊
但倪張根是業內外知名的倔性子,在他看來,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糾紛案,而是上升到了中國人、中國企業在海外的信譽、尊嚴的高度,如果在這樣一個是非顛倒的案件中選擇認錯和解,不僅再也挺不起脊梁骨,也會連累更多中國企業在出海路上的處境。
“他不道歉,我絕不和解!”一個本來可能在7年前就和解的簡單案件,卻因政治偏見,一波三折地打了7年:
2021年,夢百合發起動議,申請再判;2022年,田納西州漢密爾頓縣衡平法院再審,依然判決夢百合該支付“懲罰性賠償金”,金額降至1100萬美元;隨后,夢百合啟動上訴;2023年,上訴法院判定原審存在“不公正、不合理”之處,案件被發回重審……
握手言和,打開雙贏新局面
案件發回重審,倪張根感覺揚眉吐氣,大呼“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至少,打破了由政治引起的偏見和不公,在美國人面前為中國人、為中國企業正名了。
但這對BJ而言卻是沉重的打擊,經年累月的官司已經幾乎將他掏空,繼續打下去的結果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而且大概率還要再打上幾年。在這樣一個由美國人發起、美國法院和陪審團審理的案件中,BJ能求助的卻只有倪張根,他找到倪張根說“只有你能幫我從這個官司里面拖出來,如果我繼續打下去,我肯定要破產,我后面付不起律師費了。”
他給倪張根寫了一封手寫的道歉信,表達了在這件事上的歉意,并希望能夠獲得諒解。
“當他跟我道歉,那一刻他哪怕可能只有60%的誠意,但還是觸碰到了我柔軟的內心,所以我們最終選擇跟他和解,作為一個弟弟,他最終意識到他確實做了錯事,這比案子的輸贏更為重要。”倪張根表示。
2024年11月,倪張根選擇與BJ和解,這個歷時7年的跨國官司終于落下帷幕。
事實上,此時和解,對雙方是雙贏局面。對BJ而言,解除了破產的危機;對夢百合和倪張根而言,在得到了所追求的公平正義、維護了中國人和中國企業的尊嚴后,也避免了進一步打官司所需要承擔的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出,同時避開了未來四年特朗普當政的陪審團意見的不確定性風險。
此外,夢百合和倪張根對BJ的寬容與諒解,也讓他們贏得了周圍眾多美國人的尊重,這對夢百合在美國的長遠發展是有利的。
CBD公司副總裁Dana Thompson表示:“我們所有的律師都說,做了一輩子的案子,做了這么多和解的案子,這個案子是唯一真的讓他們感動的案子,哪有人會是自己被人家傷得遍體鱗傷,最后還要去救他,還要去幫助他,還不希望看到他有多慘,這在美國簡直是很少見的。愛能夠感化一切,是最強大的武器。”
和解是雙贏,打下去是雙輸,夢百合和BJ的案例非常典型,以小見大,不僅商貿合作、民間交流如此,中美關系亦是如此。
尊重文化差異
近年來,中國企業掀起了出海熱潮,但是,由于不同國家之間文化、法律存在差異,企業出海往往容易碰釘子。這個案子的和解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讓不同國家的人們看到了求同存異、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針對這個官司的和解,CBD公司副總裁Dana Thompson認為,如果人們能真誠以待、共同追求公平正義,中美兩種不同的文化是可以融合的。事實上,夢百合選擇和解,很大一部分原因出自倪張根對BJ心存的友誼與善意,不忍看到BJ因官司纏身而破產。
CBD代理律師、美國亥米爾頓縣衡平法院前法官Neil Thomas則認為,中美之間是存在共性的:“盡管兩國的商業文化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點,而James(倪張根),這共同點就是你。這就是創業精神、人類的創造力,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我看到你、聽到你的故事,真的非常有趣。這樣的故事可以發生在中國,也可以發生在美國,一個年輕人將一個想法和一棟建筑,轉瞬之間變成了一家在全球都有工廠的國際企業。”
夢百合美國工廠
夢百合從江蘇南通的一個村鎮工廠,發展成為國際化的企業,離不開倪張根本人對不同國家文化差異的尊重,以及真誠待人的個性。
夢百合美國工廠員工
倪張根介紹,數年前,他個人收購了一家面臨破產的德國公司,隨后,由于疫情,該公司無法正常營業,600多家門店、2000多名員工的巨大的運營成本給倪張根造成了沉重的壓力,員工們以為倪張根會把這家公司轉賣或申請破產,然而,倪張根卻堅守承諾、四處借錢咬牙堅持,渡過了疫情難關,還把該公司產品的毛利從43%提高到了58%。對此,德國員工們對倪張根表達了深深的“感激”和“驕傲”。
這是一個用真誠換來理解和融合的故事,倪張根相信,在中美關系上,這一套邏輯仍然適用:“我認為中美是可以共存的。”
“我認為,作為企業家,我對這個國家有了更多的信心,我也一直很尊重這個國家。我認為我會鼓勵到更多的新的企業家們,讓他們在這里(美國)開展他們的業務或者激勵他們在這里實現他們的夢想。”倪張根如此說道。或許,這也是中美關系的一個解法,互相尊重,并對對方保持信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