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圈,作為中國社區餐飲零售行業的領軍企業,秉持“好吃不貴”的 核心經營宗旨,致力于提供火鍋、燒烤等“在家吃飯”的居家餐飲解決方案。截至2024年末,鍋圈已在全國布局超萬家門店,業務網絡覆蓋超過2000個市縣。在消費市場回暖的大環境下,鍋圈依托其“萬店連鎖”的規模效應,持續鞏固市場領先地位,并借助供應鏈升級、渠道拓展以及數字化管理舉措的協同推進,于2024年達成了穩健的經營增長。此外,鍋圈宣布2025年將著力實施“全球化”和“AI智慧零售” 雙輪驅動戰略,全力打造企業第二增長引擎。
深化供應鏈核心競爭力,滲透下沉市場
2024年,鍋圈實現卓越業績的背后,是多重推動要素協同作用的結果。在拓展新型銷售渠道方面,鍋圈實現了線上與線下雙軌并進。公司推行線上爆款產品策略,于5月推出的“毛肚自由火鍋套餐”在抖音等平臺熱銷超5億元,成為預制菜賽道經典范例。
與此同時,鍋圈不斷加強線下門店網絡布局,尤其注重深耕下沉市場。相關研究顯示,涵蓋三、四線城市及其下轄縣鎮、農村地區在內的下沉市場成為國內消費市場基礎,未來縣域市場將持續釋放消費增長潛能。此外,麥肯錫亦作出預測,至2030年,中國將有超過66%的個人消費增長源自下沉市場,尤其是縣域城市。
鍋圈精準捕捉到了這一消費新趨勢。針對下沉市場餐飲需求的日益增長,鍋圈深入居民社區,選取距離消費者最近的社區開店,每2000戶~3000戶開設一家鍋圈社區門店,同時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便捷性,使消費者能夠輕松實現居家食材采購。2024年度,鍋圈在鄉鎮市場的拓展上發力明顯,新開設了287家鄉鎮門店,下沉市場的巨大消費潛力得到了有力證明。
實際上,要在下沉市場成功推行“在家吃飯”的服務模式并非易事。下沉市場商業分布相對分散,人口密度較低,這導致貨物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對于相關企業而言,準確的市場定位、有效的品牌營銷策略顯得尤為重要,而供應鏈管理能力更是衡量企業實力的關鍵指標。
供應鏈管理能力恰恰是鍋圈的一大核心競爭優勢。鍋圈依托從工廠直達中央倉,再至零售門店的精簡高效供應鏈體系,剔除了供應鏈中的冗余環節。通過與倉儲和物流供應商的合作,大多數訂單實現了從中央倉到零售門店次日達配送,有效優化了成本結構,為加盟商和消費者帶來了實惠的產品選擇。此外,鍋圈憑借遍布全國且不斷擴展的門店網絡,產生了更龐大的上游采購需求,這不僅增強了鍋圈的議價能力和品質控制能力,還通過正向循環進一步提升了供應鏈的整體效能。
在2024年,鍋圈繼續鞏固并強化其供應鏈優勢,以此推動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年內,鍋圈通過并購和自建等方式,新增了三家食材生產工廠,覆蓋了肉類、火鍋底料等核心產品類別,成本控制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鍋圈在“會員經濟”方面持續深耕,2024年會員數量達到4133萬,同比增長48.2%,儲值金額9.9億元,同比增長36.6%。
“出海+AI”雙輪驅動,拓展增長新藍海
各項核心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2024年業績實現大幅增長之際,鍋圈所處的預制菜賽道正蓬勃發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測,2025年全球預制菜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萬億美元。基于這一積極展望,鍋圈明確2025年戰略發展路徑,將聚焦“全球化布局”及“AI智慧零售”,搶占行業發展機遇,進一步打開增量空間。
在出海布局上,鍋圈計劃將全球化首站落在東南亞市場,充分發揮中國餐飲供應鏈的模式優勢。2025年,鍋圈擬在越南、泰國等市場試點開店,主打“火鍋+燒烤”居家解決方案,并根據當地口味偏好進行本土化調整。為降低物流成本并提升海外市場運營效率,鍋圈將采取供應鏈前置策略,依托國內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在海外建立區域性的中央廚房。同時,鍋圈還將積極探索與當地企業的合作新模式,與大型商超、電商平臺等攜手,共同推進“特許經營+線上直銷”的組合營銷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東南亞餐飲市場年增長率超過10%,且對火鍋文化有著較高的接受度,鍋圈的標準化供應鏈和高性價比優勢有望在該地區迅速復制并取得成功。
在AI智慧零售領域,鍋圈正全力推進全鏈路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提升經營效益與用戶體驗。據了解,鍋圈已與騰訊云、達摩院展開合作,共同開發零售AI模型。在AI應用層面,鍋圈將重點聚焦于智能選品系統、AI會員運營、無人零售等多個方面。例如,基于AI算法分析區域消費數據,動態優化門店SKU,有效降低庫存損耗;同時,通過大數據精準推送個性化套餐和促銷活動,預計推動會員復購率提升20%;在高校、寫字樓等場景投放智能貨柜,全天候提供火鍋急用食材。
2024年卓越的經營成果,充分驗證了鍋圈商業模式的韌性。鍋圈董事長楊明超在財報中表示,2025年,鍋圈將以“中國供應鏈+全球市場”和“AI+社區零售”為雙引擎,目標實現營收同比雙位數增長,并推動海外業務占比突破5%。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