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道,在某電商平臺“通便類”熱銷榜單中,竟有多達10款標榜著“天然”“0瀉藥”“不黑腸”的產品,然而其配料表卻均含有刺激性瀉藥成分,諸如泡竹葉、蘆薈、大黃素等。專家明確指出,這類刺激性瀉藥成分若長期不規范服用,會導致黑腸,進而誘發腸癌。
記者隨機對相關平臺的通便產品榜單進行調查,發現銷量過萬的15款產品中,13款都含有塞納葉、蘆薈等刺激性瀉藥。這些產品大多打著“天然”“溫和”的宣傳噱頭,宣稱能快速、輕松地解決便秘問題,并且對比暗示產品健康可長期使用,實則通過添加刺激性瀉藥成分來實現通便效果,與其產品信息存在明顯出入。
深入調查后發現,隨機篩查的15款含瀉藥產品在宣傳策略上存在三類典型誤導性套路。第一類產品,如DOBO噗噗片、NULAX樂康片,雖在產品介紹中標榜“溫和”“天然”“無瀉藥不黑腸”,但實際成分表卻以泡竹葉(塞納葉)、番瀉苷等刺激性瀉藥為主要起效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NULAX樂康片歷史產品介紹中曾出現極具迷惑性的“障眼法”,商家宣傳“塞納葉效果和安全性受到美國FDA認可”,然而FDA認證實則保證的是產品在“生產和包裝過程”中的質量和安全性,屬于標準化體系對于生產制造工藝、系統的認證,而非對產品本身成分安全性的認證。
第二類產品,如BiosLine、Teenlab旗下產品,以“益生元”“益生菌”等成分為宣傳核心,聲稱通過調節腸道環境實現溫和效果,卻對成分表中添加的刺激性瀉藥成分避而不談,甚至使用塞納葉的別名通幽草來混淆視聽,利用消費者對“天然”的信任掩蓋實際作用機制。
第三類產品則借“納米靶向科技”“精準定位”等新概念進行包裝,宣稱革新傳統瀉藥原理,但實際成分仍為常見的刺激性瀉藥成分蘆薈。專家指出,所謂“靶向”毫無科學依據,本質仍是刺激性瀉藥的新瓶裝舊酒。
此外,這些產品還通過宣傳“宿便致癌”“每天兩次排便才是真正的健康”等偽科學話術,精準擊中公眾對健康的焦慮,并預先為可能出現的腹瀉反應提供解釋:“出現肚子疼,是在清除體內粘連嚴重的便便,屬于正常現象”。
有醫生表示,蒽醌類瀉藥通過刺激腸道黏膜促進排便,但長期使用會導致腸道神經受損、蠕動功能減弱,進而形成“瀉藥依賴型便秘”。近日發布的《功能性便秘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2025年)》也強調,長期使用蒽醌類藥物會引起結腸黑變病,可能導致腸神經損害。
專家提醒,“天然”不等于安全,消費者需理性看待排便產品宣傳,選擇產品時可向商家索要對應瀉藥成分的安全檢測報告,切勿為短期效果犧牲長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