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個月來,創業板指表現明顯強于大盤,受此影響,以創業板ETF為代表的主題基金受到市場關注。那么,創業板行情能否延續?對此,公募基金人士多持中性偏樂觀的態度。
多因素促創業板走強
2月12日以來,創業板指走出一波行情,帶動創業板ETF份額持續攀升,創階段新高。其中,龍頭產品受到追捧。根據3月22日的公告,創業板ETF份額達53.47億份,較年初的30.67億份增長逾七成;南方創業板ETF份額為23.22億份,較年初增長了4.95億份。
“創業板指數的崛起,是多重因素疊加的技術性反彈。”華商基金何奇峰分析認為,創業板自2015年底持續調整,導致機構整體持倉偏少。而近期政策向“獨角獸”企業傾斜,引發了近期創業板的強勢反彈。
匯豐晉信基金經理信札指出,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前期跌幅較大,對基本面負面因素的反映較為充分;而從絕對估值和相對滬深300的估值看,均創歷史新低或接近歷史低位。同時,前期被持續“抱團”炒作的周期股和消費股等出現一定松動,部分典型白馬股表現低于預期。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市場資金短期快速流入創業板。
“目前來看,以創業板為首的成長股中期反彈具備較高可信度。”博時基金周心鵬認為,一方面,中國實體經濟回升態勢或已度過階段性頂點,且貨幣政策收緊趨勢比較明確,因此,經濟名義增速大概率運行在周期的頂部區間,成長股業績增長相對不依賴經濟周期的基本面優勢將開始顯現。另一方面,經過兩年多的持續調整,成長股估值與業績增速已基本匹配。
投資“以龍為首”
事實上,創業板主題基金的回報的確可觀。截至3月22日,32只創業板指主題基金中,有29只基金自2月12日以來區間累計回報率高達10%以上。海富通股票、中郵信息產業、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匯添富中證互聯網醫療A等4只基金區間收益率超20%。其中,區間收益率最高的海富通股票高達23.16%,在同類基金中排名第3位。
那么,未來資本是否會大量涌入創業板呢?“現在要判斷市場風格轉換還太早。”何奇峰表示,“一方面,以上證50為代表的藍籌股雖然去年漲幅巨大,但目前整體估值與業績增速的匹配度較好,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估值泡沫;另一方面,創業板50整體估值也不是太低,行業龍頭公司是本輪行情的主力,創業板普漲的概率或有限。”
信札指出,目前第一波估值修復基本完成,能否持續需要觀察一系列因素。“首先,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業績趨勢如何,尤其需關注業績分化情況。其次,是否有持續的政策利好傳出乃至兌現。更長期則需觀察經濟走勢、利率是否下行、其他類別股票的相對吸引力、風險偏好是否持續提升等。”
具體到擇股,何奇峰認為,長期來看,創業板也會像主板一樣,呈現“以龍為首”的交易特征。“在IPO持續推進,并購、融資、減持從嚴監管的背景下,具備競爭優勢、整體收入規模和盈利能力較強的行業龍頭會體現一定的估值溢價。中長期較為看好半導體、新能源汽車、創新藥等板塊,其中具備較高成長性、估值較為合理的細分行業龍頭,投資機會較大。”何奇峰表示。
“目前來看,以創業板50為代表的創業板藍籌業績表現好于創業板整體。細分領域中,我們相對更看好電子、傳媒、計算機、互聯網細分領域、新能源汽車等相關龍頭股票。”信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