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重慶市·四川省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集中開工儀式在川渝同時舉行。
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召開期間,開工儀式采取視頻連線方式,通過主會場(第三次黨政聯席會議主會場重慶市永川區)與四個分會場〔重慶兩江新區分會場、西部(成都)科學城分會場、西部(重慶)科學城分會場、中國(綿陽)科技城分會場〕互動方式,共同見證川渝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打出組合拳。
據悉,重慶市參加本次集中開工儀式重大項目共20個,總投資527.3億元,其中重慶兩江新區項目12個,總投資243.7億元,西部(重慶)科學城項目8個,總投資283.6億元;四川省參加本次集中開工儀式重大項目共20個,總投資527.2億元,其中成都市項目11個,總投資422.2億元,綿陽市項目9個,總投資105億元。
規模最大
西部(成都)科學城分會場
項目11個 總投資422.2億
成都市納入西部(成都)科學城分會場集中開工活動的項目共計11個,項目總投資422.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1億元,也是當天4個會場里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個分會場。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7個、投資400.3億元, 1億-10億元項目4個,投資21.9億元。以中科院科技創新交叉研究平臺、網易成都研究院等項目為代表突出原始創新引領;以國網信產集團國網信息通信云網產業基地等項目為代表突出產業創新引領;以智慧醫療醫學中心等項目為代表突出科創空間打造。
記者注意到,此次集中開工的11個項目全部集中于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成都高新區。最大“贏家”四川天府新區“拿下”了不少備受矚目的原始創新項目。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成都天府新區科技創新交叉研究平臺項目,項目用地約78畝,總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建設空間輕型高分辨率光學成像相機系統研制平臺、西南天然藥物與臨床轉化綜合研究平臺、山地災害鏈綜合實驗模擬平臺等,總投資3.6億元。
成都分會場投資力度最大的項目是成都未來科技城云計算中心及數據服務基地,位于成都東部新區,項目用地面積約300畝,總建筑面積約25萬平方米,將建設IDC中心、數據研發中心、超算中心、數據生態企業基地等,總投資250億元。高新區5G互聯科創園位于成都高新區,項目用地面積約189畝,總建筑面積約43.4萬平方米。建設設備研發中心、共性研發平臺、成果展示中心,布局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安防、智慧園區等于一體的智慧型智慧化應用場景,打造與新技術應用高度融合的5G智慧園區,總投資38.3億元。
成都市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市將以此次開工為契機,以西部(成都)科學城為載體,加快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培育產業創新應用場,建設開放創新示范區,為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共同發力
兩地推出系列務實舉措
510天 248份合作協議
從2020年1月3日到昨日,510天里,248份合作協議簽署,52個合作共建的重大項目開工,兩批共210項“川渝通辦”事項發布,毗鄰地區10個合作共建的區域發展功能平臺方案編制全部啟動……一幕又一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戲”精彩上演,一系列務實舉措在川渝兩地頻頻推出。尤為值得關注,是兩地在科技創新上的發力。
一年多來,川渝兩地加強資源共享,努力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共建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研究謀劃200個重大支撐項目、15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同時,川渝高校已共建3個協同創新中心和1個重點實驗室,圍繞人工智能、大健康等聯合實施重點技術研發項目15個,共同推動科技專家庫交換共享第一批8000余名專家信息。此外,兩地還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50億元(首期10億元)的雙城經濟圈科創母基金。
成都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支持兩地以“一城多園”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重大決策,按照四川省“兩區一城”戰略布局,以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高位推動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構建“一核四區”的功能布局,努力打造成為支撐成渝、引領西部、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創新策源高地和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興極核。
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定位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基礎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創新策源地。在功能布局上,“一核”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交叉研究平臺、科教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基地,創建國家實驗室,做強創新策源功能;發展高技術服務業,聚集轉移轉化平臺,賦能產業發展。“四區”,推動“一核四區”協同共生,創新鏈前中后端一體貫通、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高效聯動,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截至今年3月,西部(成都)科學城已聚集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1個、華為鯤鵬生態基地等科技創新基地14個、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院所39個,建成投運成都超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