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前,元戎啟行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聯席工作小組發出的《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通知書》,成為首家能夠在深圳開展自動駕駛載人應用示范的企業。
這是深圳加快推進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上路”的一個縮影。
政策利好推動行業發展
今年初,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的自動駕駛團隊,拿到了由深圳市交警大隊頒發的開放道路測試牌照。“去年8月我們提出申請,不到4個月就獲批了,此后可以在19個市內公開區域測試了。”項目負責人李慧云5月2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事實上,從政策扶持到基礎設施建設,深圳一路為自動駕駛研究者“開綠燈”。早在2019年,深圳積極搭建5G行業應用試驗網絡,把智能網聯汽車等無人場景的網絡性能驗證提到了“優先級”。近兩年,隨著5G新基建的推動,作為智能網聯重要入口的多功能智能桿,也逐步進入發展快車道。公開數據表明,截至今年初,深圳已累計建設多功能智能桿9743根,打造了5G通信、智能交通、智慧市政等30多種場景應用。
“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智能網聯,是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中的重要一環,我們覺得應該把立法走在前面。”深圳市工信局新興產業處處長彭禮壽說。
去年底印發的《深圳市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3年)》,提出未來將大力發展12個重點產業,其中在人工智能產業中,明確提到發展無人駕駛。今年3月,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
彭禮壽表示,現在自動駕駛技術不太成熟,但發展速度非常快。深圳準備制定智能網聯汽車地方標準,推進準入管理,只要符合深圳的管理要求,就可以在深圳范圍內上路。
產業鏈創新層出不窮
伴隨智能環境感知、多傳感器融合、智能決策、控制與執行系統、高精度地圖與定位、5G等核心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成熟,眾多科技公司涌入自動駕駛賽道,產業鏈創新層出不窮。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深圳目前有1141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自動駕駛、智能駕駛、無人駕駛”,占全國22%。其中,68%的相關企業成立于5年以內。
深圳市速騰聚創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舉行的CES展上,展示了其研制的SOP版車規級激光雷達產品M1。據介紹,該產品已連續獲得全球多個量產車型定點合作訂單,去年12月,M1樣件已經批量出貨給北美車廠。
速騰聚創生態戰略合作副總裁兼合伙人王嗣翔表示,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汽車感知環境安全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要加強智能激光雷達在智慧交通車路協同系統的應用,打造更多車路協同標桿項目。同時,讓激光雷達提供多基站激光雷達感知結果目標級融合功能,并基于精確可靠的AI算法,實現交通流統計和設定任意形狀的動態電子圍欄,助力智能交通新基建發展。
自動駕駛助力改善民生
深圳市海梁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取得智能公交試驗牌照的公司,今年1月,其研發的無人駕駛巴士“春筍號”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智慧生態城核心區亮相,解決核心區到附近地鐵站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海梁科技董事長胡劍平指出,深圳在智能化方面優勢突出,可以選擇城市公交為先導,在電動化的基礎上,用智能化帶動人工智能、無人駕駛、車路協同、5G的發展。胡劍平認為,在公共交通領域應用智能網聯技術,需要聚焦于讓其真正為老百姓帶來便利。
5月25日,元戎啟行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劉軒告訴記者,在拿到《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通知書》后,公司將從小區域定向邀請開始,逐步擴大載人應用示范規模。
“今年年中,元戎啟行將在深圳中心城區啟動自動駕駛載人應用示范項目。屆時,元戎啟行將邀請深圳市民試乘體驗最前沿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劉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