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妝品市場正在顯現出強大的增長潛力,不同終端渠道的增長潛力差異較大。作為中高端化妝品的主渠道,化妝品正在成為百貨店的當家品類,雖然該品類在百貨店總體經營面積中占比不大,但銷售占比突出,業績貢獻明顯。
日前,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化妝品實體渠道經營創新大會上,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與GfK聯合發布了《2021化妝品行業百貨渠道復盤及趨勢報告》。報告指出,化妝品在百貨渠道快速增長主要體現在消費需求、百貨店自身優勢、競爭差異化和疫情因素四方面原因。眾多百貨店也正在以化妝品為突破口,帶動企業整體經營業績提升。
在消費需求方面,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認為,化妝品類的消費升級是肯定的,特別是消費者近年對中高端化妝品的需求明顯提升。京東平臺的數據顯示,“95后”對高端品牌的消費增長最為顯著。16~25歲年輕消費者對高端品牌、高價格商品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消費貢獻逐年增強。
與此同時,時尚是百貨的核心要素,化妝品是重要的時尚品類,以年輕人為主的化妝品消費人群更是時尚的主流消費者。因此,百貨店與化妝品強強聯合實現一舉多得:增強了門店的時尚性,吸引了時尚消費者,關聯了其他時尚消費。
在優勢方面,百貨店大多處于城市中心或區域商業中心,優勢的地段對化妝品品牌具有吸引力,加上一定的招商政策組合,以及在招商管理、品類組合能力、品牌商管理上的優勢,能夠吸引眾多中高端品牌的入駐。
在競爭差異化方面,盡管化妝品線上銷售在大幅提升,但相對而言,電商渠道、大賣場超市渠道的化妝品更多是大眾化和價格帶偏低的品牌。中高端品牌仍主要集中在百貨渠道。對于化妝品消費,消費者更喜歡化妝品柜臺的氛圍,更看重現場觸摸、聞香、試用的體驗,再加上美容顧問豐富的化妝品知識和銷售技巧,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
此外,有的百貨店還增加了體驗和增值服務,例如開辟美容坊,邀約會員體驗1對1服務;推出了小班教學,教消費者如何化出當季熱門妝容;聯合品牌推出美容體驗中心,提供面部及身體護理服務等,這都是線上和其他渠道不具備、無法取代的因素。
2020年,在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大盤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化妝品行業仍快速增長,總零售額同比增長了9.5%。面對疫后巨變的化妝品市場,GfK根據對51座城市百貨渠道化妝品數據調查認為,隨著線下實體加速轉型升級,“下沉”正成為中國化妝品行業發展的關鍵詞。同時,隨著國內市場消費需求的升級,產品的奢侈化、高價化趨勢驅動本土品牌向高端化布局靠攏。細分品類,精華、眼霜、面霜等產品引領市場復盤升級,修護駐顏、抗衰老、控油等功效將成為市場增長新發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