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仍將是“十四五”期間中國天然氣增量市場的主力,但隨著早前優質氣田的開采難度增加,面臨的發展壓力日趨凸顯。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天然氣市場化進程的提速,在勘探開發難度和綠色環保壓力下,頁巖氣再發展需要跨過去經濟性的門檻。
突破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的頁巖氣勘探開發經過多年的積累,在技術和隊伍建設上都取得重大突破,成本下降明顯,推動頁巖氣產量快速增長。
中國石化涪陵頁巖氣田是我國首個實現商業開發的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幾年,國內的頁巖氣田在環保上的要求都越來越嚴格,氣田不斷增加環保投入,同時通過精細化管理要效益。
“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公司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示范任務課題《涪陵頁巖氣綠色開發技術示范》。”上述人士表示,與北美頁巖氣多分布在平原相比,我國頁巖氣多分布在山區,加上環保和水資源等生態問題,客觀上降低了中國頁巖氣開發的經濟效益,通過技術進步,頁巖氣的勘探開發成本較早期已明顯下降,中國石化近年來攻關形成常壓頁巖氣低成本配套技術系列。
上海鋼聯能化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廖娜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雖然在開采上有一些技術上的突破,但仍處于緩慢的量變積累階段,離質變的經濟性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特別是在能源轉型的大戰略下,頁巖氣的經濟性與風能和光伏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
涪陵頁巖氣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一些新技術的應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頁巖氣開采的成本,比如電驅壓裂工藝,與之前的柴油車壓裂技術相比,效率大幅提升,但油基鉆屑的處理增加了公司的投入。
難題
目前,中國頁巖氣產量僅次于美國,躍居全球第二位,探明地質儲量六年翻了19倍,產氣量八年翻了200倍,雖然已開展四輪頁巖氣區塊競爭性出讓,卻依然以國有石油公司為主。
劉毅軍坦言,目前開采的是淺層資源中比較優質的部分,而且頁巖氣的開采遞減比較快,必須有資源才能上產,只有在資源發展和開發技術上有重大突破,產量才有可能有比較大的提升,同時要通過大幅度降低成本,減少對補貼的依賴,提高開拓市場價格競爭力。
未來四川盆地仍是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頁巖氣的主戰場,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埋藏淺、產量高的氣藏已經完成前期的開發,一些氣田正在開采的氣井深度已從2000米左右增加到4000米以上,投資和環保的壓力越來越大。
劉毅軍指出,相對當前的開采規模,頁巖氣成本再下降的空間有限。同時,考慮到環保因素,頁巖氣的開采成本面臨較大壓力。在當前低油價的環境下,相關補貼處在退坡階段,頁巖氣要進一步擴張,生產成本面臨上升的壓力。此外,隨著油氣體制改革的推進,頁巖氣長距離輸送的競爭力有可能大幅減弱。
廖娜分析說,中國正在大力推進天然氣市場化進程,天然氣價改提速,將理順上下游的關系,讓資源“活”起來,但目前來看,對氣價的影響還有待觀察。2019年10月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后,管網改革和價改都將提速,有利于頁巖氣的流通,也有利于放大市場需求,但頁巖氣的關鍵瓶頸點是在于開采經濟性,頁巖氣的用水量比常規天然氣大,廢水廢氣的處理成本高于常規氣。考慮到當前天然氣市場供需相對寬松,LNG價格相對較低,在自主議價的情況下,相對更便宜的氣會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