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里面有2020年一季度基數較低的原因,也有M2中高速增長的流動性充裕效應,但事實就擺在那里,無論是從凈利潤絕對值還是從業績增速看,銀行業似乎又開始“躺著”賺錢了。這又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上了,銀行業讓利給實體經濟沒有?讓利了多少?如果間接融資比例一直有這么大,過于去指責銀行躺賺或者不讓利給實體經濟也說不過去,銀行也是企業,人家也要考核利潤率不良率,不可能倒貼息給你發展。
所以最后還是回到老問題上,如何調節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重。當然,一談到這個問題,很多人潛意識里就是加速IPO,在A股中“抽血”。這其實是一種認識誤區,其實我們要解決的是為什么擴大直接融資就一定是竭澤而漁?而不是放水養魚的良性循環?A股市場是要解決為實體經濟輸血的問題,也要解決資金蓄水池的問題,但前提是蓄水池中的流動性要源源不斷,要能吸引全社會的主要流動性聚集。A股市場的定位,一定是先要成為居民儲蓄的主要替代渠道和財富增值的主要市場,然后再在做大做強的過程中,實現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比重的調整,這個順序搞好了事半功倍,也不用擔心讓銀行大幅讓利實體經濟反噬銀行業。如果實體經濟可以從資本市場獲得充足的流動性,老百姓又能享受到投資優質企業帶來的紅利,那么,整個金融市場就能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