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穩步推進。據普益標準數據,上半年,凈值型產品發行占比達62%,較去年同期增加32%。其中,6月新發理財產品中,凈值型產品占比已達77%;與此同時,中低風險固收類產品依然是銀行理財市場的主流,近九成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及以下。
隨著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的持續,分析人士認為,銀行需要更多的對理財客戶進行投資者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風險價值觀念。
城商行發行量最高
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步入倒計時,今年以來,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進一步加速。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共6620只,環比增長0.85%,同比增長66.46%。其中,1月、2月、3月發行量分別為2208只、1824只、2588只。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一直保持增長趨勢,3月份再創最高水平。
二季度,產品發行數量逐月減少,但凈值化程度不斷提升。據普益標準數據,6月新發理財產品中,凈值型產品占比達77%。總體來看,2021年上半年,全國314家銀行(含20家理財子公司)共發行了25684只理財產品,較去年同期減少15313只,單月理財產品發行量均低于去年同期。其中凈值型產品發行16023只,占總產品發行量的62%,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2%,凈值化轉型程度進一步提升。
從不同銀行來看,城商行的凈值型產品發行量最高,為7079只;農村金融機構凈值型產品發行量次之,為4272款;國有控股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由于將大部分凈值型產品轉移至其理財子公司發行,母行的凈值型產品發行量較低。
在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看來,中小型銀行凈值化比例超過國有大行,“船小好調頭”優勢發揮得比較明顯,國有大行由于存量老資產規模龐大,過去配置了大量長期的非標資產,難以在短期內自然消化,理財轉型進展較慢。“到2021年末,預計部分中小型銀行將率先完成產品凈值化轉型任務,國有大行及其他部分銀行難以整改到位,將進行個案處理,后期要接受持續性的差異化監管措施。”
固收類產品占比89%
中低風險固收類產品依然是銀行理財市場的主流。據普益標準數據,2021年上半年新發行的理財產品中,固收類產品占比89%,相較去年同期增加4%;混合類產品占比10%,相較去年同期降低5%。權益類產品共計發行206只,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36只。同時,從產品風險等級來看,以中低風險為主。上半年,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及以下的理財產品共 22751 只,占比88%;風險等級為“四級(中高)”和“五級(高)”的新發理財產品共計215 只,其中 27%來自理財子公司。除理財子公司外,其余各類機構的風險等級為中高的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均有所縮減。
“固定收益類產品占據主導地位,是全國性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競爭優勢的一種體現。”普益標準報告指出。隨著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的持續,分析人士認為,銀行需要更多的對理財客戶進行投資者教育,普及理財產品凈值、風險和波動的基礎知識。幫助投資者充分了解理財產品,尤其是風險提示與責任認定,同時引導其樹立正確的風險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