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高凈值客群之后,中產客群成為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重要力量。如何化解財富焦慮,在更多更復雜的投資產品與服務中進行科學配置與選擇,以實現家庭財富保值增值,成為當下中產家庭的共同訴求。
近日,普益標準和普益集團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中產家庭資產配置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中產家庭資產配置普遍存在財務壓力大、理財知識匱乏、資產配置長期項目規劃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從配置目標來看,中產家庭以穩健增長為主,公募基金增投欲望最強。
理財知識較為匱乏
《白皮書》通過覆蓋全國共21個省直轄市的中產家庭樣本的抽樣調研,從年齡、學歷、收入、投資經歷等多個維度探索中產家庭的資產配置現狀與需求,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白皮書》顯示,中產家庭呈年輕態,學歷水平較高,生育水平較低,勞務工資為主要收入來源,收入與年齡、學歷具有一定正相關性。其中,近八成中產家庭主要收入來源是勞務工資報酬,家庭收入多集中于50萬元及以下,平均年收入為56.04萬元。六成以上中產家庭年可投資資產集中在10萬元-30萬元區間,平均年可投資資產50.76萬元。從年齡特征來看,中產家庭的可投資資產分布與其年齡特征、收入結構基本吻合。
值得留意的是,《白皮書》顯示,中產家庭資產配置普遍存在財務壓力大、理財知識匱乏、資產配置長期項目規劃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專業機構打理投資
《白皮書》指出,中產家庭資產配置目標以穩健增長為主,公募基金增投欲望最強,傾向于專業機構打理投資。
《白皮書》顯示,中產家庭的資產配置需求呈現出與高凈值等財富群體不一樣的特點。從配置目標來看,37.81%的中產家庭資產配置目標以穩健增長為主。從配置結構來看,中產家庭的公募基金增投欲望最為強烈,有61.72%的中產家庭計劃未來一年提高公募基金資產的配置,股票、商業保險、私募基金緊隨其后。其中,中產家庭自主投資和通過基金持有股票資產比例相當,但自主投資股票投資滿意度不高。
針對中產家庭資產配置現狀與需求,《白皮書》建議,中產家庭需確立合理的資產配置目標、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優化金融資產配置結構、并選擇專業的財富服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