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口腔診療發展迅猛
一到暑假,各大醫院的口腔科便成了最繁忙的科室之一。
7月21日上午10點,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口腔科候診區座無虛席。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最小的患者是一名4歲男孩,其家長稱:“小孩乳牙齲齒,還有點畸形,來醫院看看。”
準備上大學的小何則告訴記者:“我的牙齒有點不整齊,利用這個暑假來矯正牙齒,希望上大學時形象能更好一些。”
由于牙齒的檢查、護理、治療、矯正需要充裕的時間,而上學時學業繁重、時間有限,因此,時間較長的暑假,成為學生們牙齒矯正和治療的最佳時機。
“放假前就有不少家長打電話咨詢,七八月份治療、做牙齒矯正的家長最多,也是牙醫全年最忙的時候,有時候連吃午飯的時間都沒有。”新橋口腔醫院工作人員表示。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不少醫療機構皆提及開拓兒童口腔市場。而目前成都市場上,除了醫院專門開設的兒童口腔科室外,青苗兒童口腔、多樂兒童齒科等個性化兒童專科口腔醫院也陸續涌現。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父母對子女口腔健康意識的提升,最近幾年國內兒童口腔疾病就診量明顯提高。
迅速增長的兒童口腔診療市場,備受資本關注。據了解,極橙兒童齒科、正方形口腔等一些專注兒童口腔門診的公司已獲得多輪融資。
口腔醫療向醫美滲透
“顏值經濟”當道,口腔醫療向醫美滲透,正逐漸成為消費黃金賽道。
公開數據顯示,過去5年,我國口腔醫療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為16%,至2020年,市場規模已超過一千億,預計2035年口腔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其中,正畸和種植牙已成為口腔醫療行業兩大黃金賽道。不過,由于目前一些項目沒有進醫保,牙齒正畸、種植等項目,少則幾千元,多則幾十萬元,讓不少家庭難以承受。
以種植牙為例,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種植牙分為兩檔:韓國某品牌一顆9000元,瑞士某品牌一顆16000元。
新橋口腔醫院的種植牙收費從5000元到10000元皆有。據相關人士透露:“每個人費用不一樣,要先檢查,讓醫生根據你的情況再出一個具體的方案。”
金融投資報記者了解到,我國種植牙市場依賴進口,進口種植牙系統及相關配件占國內市場的90%以上;再加上從出廠到醫院中間環節的成本疊加,幾千元的產品到患者手中就變成了上萬元。
“一般來說,公立醫院的價格比私立醫院要高出幾千元,主要是包含了醫生的技術、經驗及醫療設備、器械消毒等成本,畢竟種植牙手術屬于精細類手術。”醫院內部人士表示。
事實上,患者植牙成本遠不止此。一位患者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即使是選擇最便宜的5000元的種植體,最終花費都會上萬元。因為種植體價格只包含基臺,牙冠是單獨計費,至少1500元起。種植前要拍CT、抽血、拔牙,這幾項費用也是1000元起。如果牙床狀態不好,還要植骨粉,骨粉價格大概每0.5克3500元。全部算下來,一顆牙費用在1萬元以上。”
除了種植牙,矯正器價格亦不菲。據了解,鋼絲牙套價格從1萬元到3萬元不等,隱形牙套價格則更貴,國產品牌在2萬元-3萬元,進口品牌則要4萬元-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進口替代已經開始。比如,最近剛在香港上市的時代天使,其作為隱形矯治解決方案提供商,是這一賽道的國產替代受益者,在公開發售階段就獲2079倍認購,受到高瓴投資等基金追捧。截至7月22日收盤,時代天使股價為453.60港元,市值763.6億港元。
龍頭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面對萬億市場,資本早已聞風而動。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口腔牙科賽道的融資金額已達29億元,牙科服務機構、口腔護理、互聯網口腔醫療、齒科材料等均是資本關注的細分領域,僅牙科服務機構近10年融資已達130起。
細分賽道龍頭公司也陸續登陸資本市場。如在A股上市的通策 醫 療 、 國 瓷 材 料 、 美 亞 光電、正海生物,以及在港上市的 時 代 天 使 和 現 代 牙 科 。 其中,口腔醫療連鎖機構通策醫療作為牙科龍頭,在過去幾年時間里,其股價漲幅超過 10 倍,市值已突破千億元。7月22日,通策醫療股價收于382元,總市值達1225億元。
主營口腔醫療服務的瑞爾集團,擬登陸港交所。在業內看來,瑞爾集團或將復制通策醫療的資本神話。
從上述牙科企業看,2020年營業收入排名前三的是國瓷材料、通策醫療、現代牙科,分別為25.16億元、20.83億元、18.49億元。毛利率最高的為正海生物,毛利率達到92.17%。要知道,“白酒一哥”貴州茅臺去年的毛利率為91.41%。其次是時代天使,毛利率達到70.43%,其余4家公司毛利率都超過45%。
二級市場上,今年以來不少醫美概念和口腔醫療上市公司的股價累計漲幅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