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模式: 入榜激勵+跨臺階激勵
根據《暫行辦法》,激勵對象包括:首次進入“世界企業500強”、“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的工業領域企業(集團);年度營業收入每新跨過一個100億元級臺階(含100億元)和每新跨過一個1000億元級臺階(含1000億元)的工業領域企業(集團)。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是全國第一個采取“雙激勵”的省份。一方面,實施入榜激勵,即對新晉“世界企業500強”工業領域企業(集團)給予一次性1000萬元激勵;對新晉“中國企業500強”工業領域企業(集團)給予一次性500萬元激勵;對新晉“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工業領域企業(集團)給予一次性200萬元激勵。
另一方面,實施跨臺階激勵,即在工業領域具有帶動作用的優質企業(含“領航”企業、“頭部”企業和“鏈主”企業等)且當年營業收入每新跨過一個100億元級臺階(含100億元),給予一次性200萬元激勵(不及或持平以往年度臺階水平的除外)。其中,一次性跨過兩個以上(含兩個)100億元級臺階的,給予一次性300萬元激勵。每新跨過一個1000億元級臺階(含1000億元)的,給予一次性500萬元激勵。同一年度同時符合跨臺階激勵和入榜激勵中任一子項的,不重復激勵,采取就高原則給予激勵。
《暫行辦法》同時規定,榜單采信依據分別為:“世界企業500強”以《財富》雜志當年發布的排行榜為依據;“中國企業500強”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當年發布的排行榜為依據;“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以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當年發布的排行榜為依據。
在資金管理方面,《暫行辦法》激勵資金申報遵循“自愿申請、公開透明、據實獎補”的原則;所需激勵資金由省級財政預算安排,在省級工業發展資金中統籌列支;資金績效管理由經濟和信息化廳、財政廳等部門按照省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執行。
“這樣既體現了企業追求規模經濟、做大企業的內在規律,更體現了企業做強品牌、提升競爭實力的內在要求,對促進大企業大集團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引領作用。”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認為。
企業條件: 工業屬性+經營規模
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申報條件,從大的方面來說有兩個:一個是工業屬性,一個是經營規模。
從工業屬性角度看,《暫行辦法》將工業領域界定為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申報企業必須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工業領域企業(集團),包括其合并報表中的全資子公司、全資分公司及控股公司。
“當然,還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比如,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能源化工、食品飲料、先進材料和數字經濟等‘5+1’現代產業體系,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基于四川的產業發展優勢和市場前景而確定發展的重點產業,首先關注的企業就在這里面。”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經營規模角度看,《暫行辦法》規定,申報企業符合國家大型企業劃型標準;在工業領域的營業收入占全部營業收入比重不低于30%。出臺《暫行辦法》的目的就是引導企業聚焦實業、做大主業,激發川企不斷跨越發展的動力,加快做大做強工業領域企業 (集團),發展一批“領航”企業、“頭部”企業和“鏈主”企業,發揮工業領域大企業大集團在穩增長、促發展方面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推動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
《暫行辦法》同時需要引導企業申報敢于擔當履行責任。這些內容包括:依法合規經營,依法納稅,如實提供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完整審計報告等數據資料;近兩年內無重特大群體性事件、重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重大及以上環境污染事件;無欠繳社會保險費用等;未被列入“信用中國”網上公布的“失信黑名單”和“重點關注名單”等。“這些都將被作為前置條件,實施‘一票否決’。”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稱。
此外,符合《暫行辦法》規定的激勵條件的工業領域企業,當年獲得省級財政其他支持的,仍可享受激勵政策。但在自主申請期終止前,未提交申請材料的工業領域企業,不納入本年度激勵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