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首家外商獨資公募貝萊德基金上報了首只公募基金產品——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基金。目前該基金產品的募集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這意味著國內首只外資公募基金產品即將誕生。
此舉對中國基金業以及中國資本市場來說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見證與必然結果。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經歷了外資參股到外資控股,再到外資獨資,又到外資發行私募基金、發行公募基金的過程。很顯然,外資發行公募基金,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一個嶄新階段,同時也表明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
對于中國基金業的發展來說,這也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它意味著中國基金業從此匯入了另外一股力量,即外資的力量。如此一來,中國的基金業就匯聚了內資與外資兩股力量,來共同把中國的基金業做大做強。尤其是隨著外資的加入,這也有利于加劇中國基金業競爭的局面,從而讓中國的基金業在競爭中取得更好的發展。而且由于外資的加入,這也進一步豐富了基金業的投資品種,讓國內基金投資者有了更多的選擇,這對于基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正因如此,外資公募基金的到來,不論是對于中國資本市場,還是中國基金業,或是中國的投資者來說,這都是一件好事。當然,這個好事是從全局、從宏觀的角度來評價的。至于具體到操作中來,對于首只外資公募基金的到來,投資者不妨多看少動,先以觀望為主,而不是急于申購,參與其中。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國內的投資者對于這些外資機構并不熟悉。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于不熟悉的外資機構,投資者顯然不能輕易地將自己的資金交給這樣的外資機構來打理。雖然不少外資機構來中國也有好幾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了,但這些外資機構通常都是很神秘的,其公開的信息并不多,國內投資者對這些外資機構根本就不了解。在這種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投資者顯然不宜輕易地把資金交給這些外資機構。實際上,這也是外資機構發行公募基金所必須直面的一個現實問題。如何讓中國投資者了解外資機構,這是外資機構需要補上的一門基本功課。畢竟,隨著中國基金業的發展,基民也在走向成熟,基民不會因為你是外資機構就會盲目地崇拜你,進而買進你的產品。讓基民了解外資機構,這是外資機構發行公募基金需要邁出的第一步。
其次,外資機構的理財能力還需要在市場里得到進一步檢驗。國內投資者對外資機構并不了解,對其理財能力更是知之甚少。雖然外資的資料或許會告訴投資者這些外資機構歷史上的輝煌業績,但外資機構的業績通常都是在國外的市場所取得的。而中國市場與國外市場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這些外資機構在中國市場的理財能力到底如何,還需要在中國股市里進行檢驗。畢竟外資機構在中國市場發行的公募基金,主要還是投向中國市場的。所以,這需要時間來驗證。而在這個驗證的過程中,投資者盡可能以觀望為主。
此外,作為外資機構對中國市場的了解也還有一個過程。對于中國的本土機構來說,在中國土生土長,并且還在中國股市摸爬滾打了多年,因此,他們更熟悉了解中國股市,中國的上市公司以及中國的投資者。但外資機構來中國的時間畢竟不長,對中國市場的了解還是有限的。對于這些外資機構來說,投資國外市場或許是他們的一大特長,但如果是投資A股市場,他們也就沒有太大的優勢了。因此,要適應中國的市場,他們同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還需要在這個市場上摸索一段時間。所以,投資者沒有必要急于參與其中。
綜上所述,盡管首只外資公募基金的到來是一件好事,但作為投資者來說,卻沒有必要急于參與。畢竟目前的A股市場上并不缺少投資基金,包括一些理財能力還算不錯的投資基金,投資者要認購投資基金可以有很多的投資基金作為選擇。因此,除非外資公募基金能在市場上證明自己也很優秀;否則,投資者沒有必要因為其具有外資的背景而盲目地買進這種外資公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