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不了車了?據傳聞,Apple Car團隊已經解散,寧德時代與比亞迪還拒絕做其電池供應商,蘋果的八年造車夢又碎了一地。
蘋果汽車團隊被爆解散
蘋果造車這次是真的涼涼了?近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爆出猛料:蘋果汽車團隊已經解散了一段時間。如果想在2025年量產Apple Car,需要在3-6個月內進行團隊重組。郭明錤是業界知名的“蘋果爆料王”。“蘋果造車夢又折戟?”他這次爆出的猛料,在市場引起軒然大波。此前,郭明錤曾預計,蘋果將在2023年至2025年間推出Apple Car。
“不是才放出一堆的進展消息,怎么突然(整個)團隊就解散了呢?”很多人大感意外,因為就在上個月,蘋果一項關于汽車天窗的專利還曾被爆出。據外媒報道,這項關于汽車天窗的專利采用了可調節的透明玻璃,以調整汽車天窗的透明度。
事實上,從消息面上來看,今年,蘋果造車的步伐似乎就忽然提速了。先是有媒體報道稱,蘋果與韓國外包半導體組裝和測試公司共同開發了蘋果汽車的芯片模塊;后有韓國《東亞日報》報道,蘋果公司將向韓國起亞汽車公司投資約36億美元,作為與韓國汽車制造商合作生產電動汽車的一部分。該報道稱,兩家公司計劃在2024年推出蘋果汽車,初步目標是每年銷售10萬輛汽車。
此外,今年3月初,據臺灣電子時報報道,立訊精密、寧德時代、比亞迪有望打入Apple Car供貨。報道中稱,消息人士指出,立訊日前宣布進軍造車,正是為Apple Car作準備。電池配套環節,韓國鋰電三家大廠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有望供應美國市場Apple Car;而在中國銷售的Apple Car,或將由寧德時代、比亞迪供貨。不過,去年年底也有消息稱,寧德時代、比亞迪與蘋果的談判陷入僵局,因為兩家企業拒絕在美國建廠,所以蘋果電池供應商這門生意就黃了,但彼時知情人士也指出,蘋果并沒有放棄與中國兩家公司恢復談判的希望。
如今,團隊突然被爆解散,蘋果造車計劃再生變局。蘋果還能在2025年之前成功造出車嗎?成了很大的疑問。郭明錤曾在研報中稱,Apple Car越晚推出,越不利于其建立競爭優勢。
果鏈企業早已紛紛入局
回顧蘋果的造車夢,2014年,蘋果啟動了代號為汽車Titan(泰坦)的造車項目,但此后的8年間蘋果就一直搖擺于研發自動駕駛系統與“下場”造整車之間,但業界普遍相信蘋果會真的造出一輛汽車并最終投放市場。
所以,作為蘋果核心供應鏈的廠商,都在快速布局汽車業務。據不完全統計顯示,蘋果公布的核心供應鏈名單中,有超過80%的企業有汽車行業直接相關的業務布局。
其中最大的兩家就是富士康和A股的立訊精密。
2021年初,蘋果最大的代工廠之一富士康就開始了造車布局。去年1月,富士康與吉利達成合作,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富士康先是推出了自己的MIH造車平臺,然后和一票傳統車企和沒有生產工廠的造車新勢力簽訂協議,還發布了三款原型車。去年10月,富士康收購了美國電動卡車初創公司Lordstown Motors,該公司在美國俄亥俄州有一家從通用汽車收購的工廠。到了今年3月,富士康的首款電動汽車Model T正式交付高雄客運。這款電動巴士成為富士康的首款車型。
作為蘋果供應鏈的另一家頂級供應商——立訊精密也動作頻頻。今年2月,立訊精密與奇瑞汽車簽訂了合作協議,并投資百億購買奇瑞股權,未來要成為汽車行業的Tier 1。立訊精密將和奇瑞新能源共同組建一個合資公司,這個合資公司的核心任務是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制造,為立訊精密汽車核心零部件業務提供前沿的研發設計、量產平臺及出海口。
蘋果造車可能夢碎,會影響到立訊精密嗎?業內普遍認為,無論立訊精密是否會為蘋果汽車代工,其進軍新能源汽車整車代工領域的舉措,將增厚其中長期業績。華泰證券分析稱,隨著立訊精密在整車、汽車核心零部件的持續深入、技術上的逐漸積累和規模化的逐漸形成,汽車業務有望成為立訊新的業務驅動。截至昨日收盤,立訊精密報34.70元/股,漲幅1.70%,總市值2456億,今年以來跌幅逾30%。
(記者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