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全城市民迎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21日起,深圳有序恢復社會生產生活秩序。
3月20日,深圳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2022〕3號),通告指出:“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單位等恢復正常工作秩序和生產經營,公交、地鐵全面恢復運行,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確保群眾正常生產生活平穩有序。”
社會生產生活秩序的有序恢復,來自于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其中也包括深圳380萬的商事主體。為了大局,它們的生產經營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影響。市場主體是經濟運行的基本單位,每一家企業背后都關系著就業、關系著民生、關系著城市經濟發展。企業的生產,是當下政府最為關心的大事之一,可以預見,深圳企業也將迎來一個更加有利于發展的市場環境。
政府服務的效率會更高。通告指出,“在遵守防疫政策,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保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針對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實行‘一企一策’‘一廠一案’分類差異化防疫措施,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各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大精準服務企業力度,針對企業訴求要快速響應,切實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
紓困政策也會相繼出臺。就在同一天,福田區推出支持企業同心抗疫“十條”政策,其中既有針對企業租金壓力大而施行的降租減租措施,涉及金額高達1個億;也有推進企業恢復生產經營的資金支持,單個企業獲得的支持最高可達200萬元。
對企業來說,開足馬力搞生產、爭取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追回來的同時,最首要的仍是嚴格落實各類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眼下深圳的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但總體可控,積極配合才能換來更好的發展機會。兩年來的事實早已證明,正是始終以實現社會面的動態清零為目標,堅定守住疫情防線,中國經濟才有了穩定的發展環境,才能在全球經濟中一枝獨秀。
態度決定成敗。企業的成長從來不會一帆風順,風險與挑戰在到來之前也從來不會打招呼。只有敢于直面、能夠危中覓機的企業才能生存下來,甚至更加強大;許多行業巨頭被時代淘汰也往往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疫情中同樣“危中有機”,只要向著春光,勠力同心,跑出發展加速度,深圳就能夠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