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退市步伐加快。繼*ST新億成為年內首家觸及重大違法類退市公司,*ST艾格提前鎖定面值退市后,昨天,*ST長動公告稱,公司收到深交所下發的《事先告知書》,公司股票觸及深交所財務類股票終止上市情形。今年以來,有70家“披星戴帽”公司發布“可能被終止上市”的公告。隨著上市公司年報業績披露進入高峰期,這些年報業績較差或公司股價在1元附近徘徊的上市公司將迎來“退市大考”。
*ST長動成為年內首家財務類退市公司
隨著上市公司年報業績披露進入高峰期,一些上市公司也將迎來“退市大考”。A股市場逾兩億股民需慎選那些績差股,遠離ST股以防踩坑。
根據退市新規財務類退市情形,公司第一年財務不達標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后,第二年財務指標仍不達標,將被強制退市。*ST長動就觸及了財務類退市。3月25日,*ST長動發布2021年年度財務報告顯示,公司2021年經審計凈利潤為-45359.54萬元且營業收入為237.12萬元、凈資產為-103382.20萬元,此外,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2021年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這是*ST長動股票交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后的首個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且公司財務會計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觸及深交所相關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這也是年內首家因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可能被終止上市的公司。
記者注意到,退市新規下,不少公司2020年觸及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情形,但2021年業績依然沒有改善,連續虧損或凈資產連續為負,可能被終止上市。今年以來,有70家“披星戴帽”公司發布“可能被終止上市”的公告,其中,3月份披露的有41家公司,包括*ST大集、*ST易見、*ST中天、*ST游久、*ST景谷等。例如,*ST游久3月26日公告稱,公司2020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人民幣1億元,公司股票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處理。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公司2021年度業績將繼續出現虧損的情況且營業收入低于人民幣1億元。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多元化退市彰顯威力
除財務指標類退市外,上市公司觸及退市的情形也很多。上交所3月22日晚間公告稱,對*ST新億作出終止上市決定。根據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ST新億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財務造假,追溯調整后,公司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營業收入均低于1000萬元,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成為2022年A股首家退市公司。
大家熟悉的面值退市也成為不少低價*ST股頭上的一把劍。比如,*ST艾格也已提前鎖定面值退市。截至昨日,*ST艾格跌停,收盤價為0.65元/股,已連續第17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即便后面天天漲停,*ST艾格股價仍低于1元,從而觸及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的退市規定。從昨天的收盤價看,*ST大集、*ST中新等多股也在1元左右波動,或處在退市邊緣。
近年來,監管對A股退市愈加嚴厲,對財務造假等行為實行“零容忍”,A股退市逐步常態化。海通證券指出,退市制度是注冊制實施的重要配套制度,有助于保障注冊制下市場生態能夠實現優勝劣汰的自我凈化,實現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動態平衡,緩解上市公司發行給市場帶來的資金壓力,也有助于優化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
一些股民喜歡炒作ST股,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這類公司往往基本面較差,風險極大,盡量遠離這類個股,否則股民可能面臨較大損失。
(記者 潘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