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香港樓市而言,即便加息,也只是平抑樓市的必要非充分條件,影響有限。
最近半個月的香港似乎籠罩在一片疑云之下,港幣兌美元匯率創(chuàng)33年來新低引發(fā)香港金管局連續(xù)七次出手買入,在媒體的造勢下,一場浩浩蕩蕩的“港元保衛(wèi)戰(zhàn)”儼然開打。
小股民在焦慮、政府在干預,大鱷們自然不能閑著,在市場急需一劑強心針之時,“超人”李嘉誠當仁不讓地帶起頭,拿出真金白銀積極增持護盤,向股市釋放出利好信息。
4月16日,據(jù)聯(lián)交所資料顯示,上月剛剛宣布退休的長和(92.15,1.75,1.94%)系主席李嘉誠4月10日-13日期間,以李嘉誠基金會名義四度增持長實集團(67.95,1.15,1.72%)(01113)股份,共增持921.25萬股,平均價介乎65.9686港元至66.9398港元,累計涉資6.11港億元。
這是自2015年6月長實重組上市時,李嘉誠兩次增持股份后的首次增持,且增持股份之多也并不多見。受此利好消息帶動,長實集團盤中漲幅一度達2.26%,截至17日收盤時,仍逆市上揚0.60%,報價66.80港元。
弱勢之中逆市加倉,李超人能否為一片猶疑的香港市場帶來光明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在港元低走的趨勢下,股市和樓市能否頂住壓力,這次所謂的“港幣保衛(wèi)戰(zhàn)”到底是否如一些媒體所言危機重重?
李嘉誠三年首度增持
對于超級富豪而言,越是動蕩的環(huán)境,越是尋覓獵物的大好時機。
回顧李嘉誠增持軌跡不難發(fā)現(xiàn),在上周四(4月12日)金管局首次于港股交易時段入市之前,超人就已提前出手。
香港聯(lián)交所公布的資料顯示,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及李澤鉅一同申報,于4月10日至4月13日期間,連續(xù)4天透過李嘉誠基金會分別增持長實集團220.6萬股、328.1萬股、277.5萬股及95.05萬股公司股份,合共921.25萬股,平均價每股65.97港元、66.18港元、66.47港元及66.94港元,累計涉資6.11港億元。
這是李嘉誠自2015年后,三年來首度增持公司股份,增持完成后,李嘉誠基金會最新持股數(shù)目為1,171,116,010股,持股量由原先的31.42%升至31.67%。
受此利好消息影響,今日長實集團盤中漲幅一度達2.26%,截至收盤時,仍在恒指連跌四個交易的情況下逆市上揚0.60%,報價66.80港元。
據(jù)觀點地產(chǎn)新媒體了解,自李嘉誠上月中宣布退休的決定后,長實及長和股價輾轉向下,迄今分別累跌5.1%及7.6%,跑輸同期恒指3.8%的跌幅。市場曾預期,長實會重啟回購股份計劃,以支持股價。
聯(lián)昌國際證券分析師鄭懷武在接受觀點地產(chǎn)新媒體采訪時亦表示,股票的價值偏低,是李嘉誠此次增持的主要原因。
在其看來,目前大多港股地產(chǎn)股的賬面值處于折價30%-50%的水平,另一方面,股票的估值升幅仍低于整個樓市的升幅,因此,股價被低估是長實在內(nèi)的許多開發(fā)商面臨的共同問題。未來不排除李嘉誠繼續(xù)增持,以及其他大地產(chǎn)商加入增持的可能性。
不過,除提振自家股票的估值外,在港元持續(xù)低走和恒指一片愁云慘霧的大環(huán)境下,李嘉誠大手筆逆市增持同樣代表了其對香港樓市中長期發(fā)展的看好。
另外,上月九龍倉集團(25.35,-0.50,-1.93%)主席吳天海就曾在業(yè)績會上表示,從去年至今,在九龍倉投資總額的700億港元里面有255億港元是上市股票,其中,投資的股票大部分還是地產(chǎn)股或者與地產(chǎn)相關的板塊,反映其對整體房地產(chǎn)板塊的看好。
事實上,弱市中增持是長和系乃至整個香港股市的一貫玩法。
2008年,金融風暴的熊市期間,李嘉誠就曾先后10次斥資5.738億港元買入495.3萬股長江實業(yè);同年,恒基地產(chǎn)(50.3,0.00,0.00%)主席李兆基也7度增持公司股份合共1465.5萬股,涉及資金達8.5億港元。
2011年5月到8月期間,恒指大跌3000點,李嘉誠便先后出手18次,斥資近3.6億港元,買進長江實業(yè)約339萬股。在恒指跌破20000點期間,包括李嘉誠、新鴻基郭氏家族在內(nèi)的多位富豪紛紛積極增持護盤。
港元忐忑與香港樓市
與以往全球金融環(huán)境動蕩中的增持不同,這一次,美元指數(shù)走高,而港元卻創(chuàng)下30年新低。
有觀點指出,港元貶值的原因在港美息差,為縮小港美息差,香港加息或許無法避免,而這一動作對股市和樓市無疑會產(chǎn)生重大的利空,其中樓市尤為緊迫。
不過在鄭懷武看來,香港樓市的基本面依然是向好的,就算加息,對樓市的影響也有限,大跌的機會不大。
首先,從供需角度出發(fā),香港樓市的供應量還是偏少,在租金高昂的情況下,香港家庭仍會選擇置業(yè),由此帶來剛需需求不會變,因此將帶動樓市的持續(xù)暢旺。
另一方面,香港樓市的大環(huán)境也較十年前有所改變。彼時,樓市以本地買家為主,包括有少量的海外投資客,投機行為盛行,炒房的杠桿倍數(shù)也遠高于現(xiàn)在,泡沫含量大。近幾年,隨著國內(nèi)買家加大在港投資買房,且以長線投資為主,買房后短期內(nèi)賣出的機會不大,加上居民購房的杠桿被嚴格限制,因此對香港樓市而言,即便加息,也只是平抑樓市的必要非充分條件,影響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4月16日有港媒爆出,去年長實以402億港元出售的中環(huán)中心75%業(yè)權即將正式成交,而目前該大廈呎價已升至約3.7萬-5.5萬港元,市值逾600億港元,較購入時的價格上升了49%,或許能從側面反映出香港樓市的趨勢。
事實上,回顧這場被媒體包裝的“港幣保衛(wèi)戰(zhàn)”,金管局和香港政府亦多次透露出安撫信息。
金管局局長在最近港幣貶值時就強調(diào):“希望市場人士不要誤會金管局不愿看見港元轉弱,其實我們是期望在港美息差擴闊的環(huán)境下,港元流入美元,觸及7.85水平,金管局出手,貨幣基礎逐步縮減,為港元利息正?;峁l件。”
此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4月15日發(fā)表的網(wǎng)志中也提到,自從美國開始加息以來,香港利率已經(jīng)趨升,以樓宇按揭常用作基準的一個月銀行同業(yè)拆息為例,已從2015年底的0.22%升至最近的0.85%。
在資金流出后港元利率會更趨近美息,即使從目前港美息差幅度看來,短期內(nèi)不會出現(xiàn)大幅飆升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