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6月30日,在商湯已積累生產的超過22000個驅動不同應用的商用人工智能模型中,與智能家居相關的商湯智慧生活平臺就包含了超過3500個AI模型。”商湯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些AI模型支持包括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汽車、智能門鎖、AR眼鏡等在內的各種AIoT產品形態。
可以說,在人工智能所有的應用領域中,智能家居和人們的生活最為息息相關。隨著這些年行業的發展,智能家居的入口不再局限于智能電視或者手機,而是趨向于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市面在售的智能家居產品都缺乏創新能力,存在功能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從智能電視到智能門鎖
北京商報記者在京東商城上搜索“智能家居”四個字,發現搜索結果多種多樣,有智能門鎖、攝像頭、智能燈、智能電視、智能網關、智能音箱、智能窗簾電機、掃地機器人等,幾乎涵蓋了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家電等各種智能設備。
其實在八九年前,智能電視的出現,就被廣泛認為是智能家居的入口。而發展至今,中國智能電視保有量已超2.6億臺,滲透率達到59%,遠超全球32%的平均滲透率。
而在之后這幾年,各種智能產品出現,大眾對于智能家居的認知又寬泛了些。
比如其他的智能家電。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現在是消費升級的時代,消費者的需求也在升級,尤其是智能升級,格力就推出了搭載AI智能語音系統的格力金貝和智慧鳥等產品。
又比如智能門鎖。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在我國智能家居產品使用率統計情況中,智能鎖的使用頻率達到18.1%,其僅次于智能家電。
其次就是智能音箱,使用頻率達到17.7%,僅次于智能家電和智能門鎖。奧維云網《2021年H1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總結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全渠道推總銷量為1916萬臺,銷售額為46.5億元,同比增長30.6%。
此外,作為智能安防的一部分,智能攝像頭近年來也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根據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Analytics發布的《智能家居監控攝像機市場分析與預測》,低于200美元價格點的配備全套軟件和服務功能的攝像頭將推動智能家居監控攝像頭市場的增長。該報告預測,到2023年,全球市場消費者在智能家居監控攝像頭上的支出將超過97億美元。
總體來說,智能家居入口產品遍地開花。
從百家齊放到大同小異
每個行業在發展的初始階段,總會有層出不窮、各式各樣的創新亮點,智能家居也是如此,但發展到現在,智能家居市場似乎已進入創新瓶頸期。
以智能音箱為例,市面上的產品在硬件上沒有太大本質區別,基本是以藍牙、音質、智能聯網等為賣點。有業內人士稱,其實就是集成在一起的硬件產品,做工并不復雜。
目前,智能音箱主要分為智能無屏音箱和智能觸屏音箱兩種,智能觸屏音箱有更豐富的視聽體驗、交互功能、智能攝像功能等優勢。然而,國內布局智能觸屏音箱的品牌和產品型號較少,市面上熱門產品基本集中在百度、天貓、小米這幾個品牌。
至于智能門鎖,北京商報記者發現,這些產品基本上都是通過指紋、密碼等方式進行無鑰匙開鎖,一些高端的智能門鎖還有智能貓眼、智能門鈴等功能。但作為很多人眼中智能家居的入口,如今智能門鎖的功能也只局限在微信遠程開鎖、自動鎖體、3D人臉識別功能、指紋開鎖等方面,作為智能家居入口的優勢還未體現出來。
作為客廳的中心,智能電視已經進入千家萬戶中,但隨著手機、iPad、電腦等移動設備的普及,電視的使用頻率逐漸降低。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即便是標榜智能的電視機,功能并沒有太多拓展,或者說沒有擊中消費者的痛點,市面上的智能電視可以用來點外賣、看天氣、查路線,卻因為“不實用”被閑置。
行業仍處于緩慢發展階段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可以看到智能家居這個行業并不像大家預料的那樣,會在短時期內發生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其更迭變化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穩健、比較緩慢的。”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表示,這些智能家居產品看起來比較類似、功能簡單,沒有實現真正的智能化,核心原因在于很多產品只不過是加了一個感應模塊,然后用手機或者電腦遠程控制。
不過,在產業觀察人士許意強看來,創新瓶頸期是智能家居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魚龍混雜,特別是大量的投機者看到了商業機會,希望可以賺得一桶金。“對于這一現象,還需要行業的大企業們通過一系列套系化產品和方案,推高行業進入門檻,推動產品與技術升級。”
那么,未來如何改善這個現象呢?
從智能家居廠商的角度來說,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認為,智能家居的服務對象是消費者,因此在產品研發時還是要以滿足消費者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對產品和企業來說創新是關鍵,堅持自主創新,自主掌握核心科技就是掌握了核心競爭力,擁有了技術自主性,其優勢在行業內自然就凸顯出來了。
而作為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相關負責人指出,以商湯智慧生活平臺為底座,目前商湯正在深耕智能門鎖及智能大屏兩大領域,之所以選擇這兩個領域方向,一方面是入戶前事關家庭財物需要極致安全,另一方面是入戶后家庭娛樂中心需要極致體驗,所以對商湯來說都是技術上的挑戰,也是能夠充分發揮AI價值體現整體優勢的兩個場景。“未來商湯將依托SenseCore商湯AI大裝置,為AIoT產業解決更多長尾應用需求,同時將商湯智慧生活的技術應用于更多AIoT設備。”
(北京商報記者石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