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布的數據,我國銀行結售匯和跨境收支總體呈現順差。前三季度,銀行結售匯順差是1800億美元,銀行代客涉外收支順差是2348億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這主要是因為貨物貿易和直接投資等基礎性順差延續比較高的規模,說明中國經濟穩定恢復對外匯市場的支撐作用持續顯現。她還表示,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價格的指標來看,當前中國跨境資金流動和外匯市場表現出“雙穩”特征。
王春英表示,全球的疫情在持續演變,世界經濟不平衡、不充分地復蘇,主要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轉向預期在逐漸升溫,部分新興經濟體已經開始加息。可以說,外部環境還是比較嚴峻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外匯收支形勢總體穩定,跨境資金有序平穩流動,外匯市場韌性增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她說,第一個穩是指從數量上來看,跨境資金有序流動,近期保持穩定的小幅凈流入態勢。第三季度,企業和個人等非銀行主體跨境月均凈流入規模是153億美元,其中跨境外匯月均凈流入是112億美元。銀行的代客結售匯月均順差是147億美元,這說明境內企業和個人的外匯收支以及外匯供求總體上是略有盈余的。
第二個穩是指從價格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總體表現穩健。1-2月份和4-5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分別升值了1.3%和3.1%,3月份和6月份,因為受美國通脹預期升溫和減少購債信號的釋放,人民幣分別貶值了1.5%和1.6%。進入三季度以后,人民幣窄幅波動。同時,在國際金融市場波動的環境中,人民幣的幣值穩定性是強于多數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
她進一步分析稱,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和外匯市場呈現“雙穩”特征,主要得益于幾個方面的優勢:第一,中國的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這是外匯市場平穩運行的基礎;第二,貨物貿易和直接投資等和實體經濟密切相關的涉外交易順差擴大,帶來了更加穩定的跨境資金流入;第三,外匯市場交易保持理性有序,匯率預期比較平穩。“未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格局沒有改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大局沒有改變,這些因素將繼續為跨境資金流動保持平穩和外匯市場平穩運行提供有力的支撐。”王春英說。
(記者 張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