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越坎勇擔當,奮楫破浪善作為。28日上午,中國共產黨杭州市蕭山區所前鎮第十七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大會回顧總結鎮第十六次黨代會以來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戰略舉措,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共所前鎮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團結帶領全鎮各黨組織、廣大共產黨員和干部群眾,樹正氣聚人心,干實事促跨越。
過去五年來,所前鎮緊抓“后峰會、前亞運”的戰略機遇,應對重大挑戰、經受重大考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全鎮生產總值由22.97億元增加到38.31億元,增長66.8%;全社會固定資產累計投資27.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由6.95億元增加到19.17億元,增長175.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7萬元增加到4.18萬元,增長54.81%。預計2021年可實現生產總值42億元,工業總產值106.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4億元,財政總收入5.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8億元。
展望未來,逐夢前行,信心滿懷。今后五年,所前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持續放大區位優勢和山水資源的疊加效應,聚力共同富裕,聚焦“大杭州、亞運會、數字化”,搶抓機遇,務實拼搏,奮勇爭先,為加快建設“山水宜居·數智所前”而努力奮斗!
凝心聚力五年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
亮點一: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
精準發力打響園區提升攻堅戰。順利完成里士湖科創產業園、所前新興產業園提升改造,推進東復工業集聚區2700米污水主管建設,在完善園區配套的同時,改善了面貌提升了檔次。里士湖科創園獲評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累計引進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0家、在孵企業47家。新開辟海潮數字科創園、寬力玻璃制造產業園等2個小微企業園區。
全員出力打響雙招雙引大會戰。完成全鎮產業發展規劃編制,面向優勢地區實施精準招商,布局121立體產業體系。招引億元以上項目2個,明康匯、祥隆科技、博睿電子、明日新材料等企業落戶所前。
措施得力打響產業升級陣地戰。數字經濟彰顯“硬核實力”,集聚規上數字經濟企業4家,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3家。好克光電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萬盛紡織數字工廠成為全區傳統企業數字化改造典型。農文旅融合加快推進,特色農業節慶活動亮點紛呈,在傳承杜家楊梅節的同時,引入“跑馬品梅”、直播帶貨等新模式,累計吸引游客120萬人次以上,楊梅銷售年均超過3000萬元;舉辦湘湖龍井茶藝節、依春紅櫻桃節,堅定走都市型特色農業發展之路。
亮點二:城鎮能級實現新躍升
城市化推進持續加速。順利實施城南村城中村改造、萬盛區塊征遷改造,開建安置房面積58.6萬平方米,騰出可供開發建設的商住用地872畝。吸引知名房企萬科、碧桂園、德信等入駐,新增商品房樓盤4個,集鎮建成區面積明顯擴大,五年來常住人口增長1.3萬人。累計投資1.5億元,完成36個整治項目,獲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樣板,城鎮面貌實現了蝶變。繞城線內4個村的城郊接合部環境整治工作全面啟動,金臨湖村在全區率先通過綜合驗收。
區位交通優勢更加凸顯。亞太路東伸(滬昆鐵路抬升)、塘湄線拓寬(美麗公路二期)項目順利啟動;全區六個高速入城口之一的杭金衢高速所前出入口順利通車,機場、城市核心“半小時交通圈”成型;襖所線完成拓寬,27公里“四好農村路”完成建設。
美麗鄉村成績斐然。完成三泉王、山里王、祥里王等3個美麗鄉村提升村建設,山聯、襖莊陳、孔湖、越王等4個整治村項目通過驗收,開建東復、杜家等7個美麗鄉村提升村,實施三泉王美麗鄉村示范村和傳芳市級美麗鄉村特色村建設,美麗鄉村連片示范帶初具規模。2020年被評為浙江省美麗鄉村示范鄉鎮。
生態環境保護成果豐碩。持續推進“五水共治”,全鎮13條主要河道水質達標率100%。完成“污水零直排區”創建,里士湖、杭甬運河所前段分別上榜省級、市級“美麗河湖”名單。持續鞏固“無違建”創建成果,五年累計拆除違建64.05萬平方米。保持環境監管高壓態勢,空氣質量高于全區平均水平。實施“廁所革命”“垃圾革命”,實現21個村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三泉王被評為省級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成功創建省級衛生鎮。
亮點三: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民生建設加快推進。祥里王村橋下空間利用成為全省現場會示范,三泉王村成為全市“民生實事”比學趕超現場會參觀點。建成“智慧安防小區”3個、新農村集聚區12個;新增停車場7個、公共自行車站點6個。開設全區唯一一條鎮域公交線路2035路,實現公交線路村村通。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鎮中心幼兒園投入使用并晉升省一級幼兒園,啟動鎮一小二期擴建,蕭山青少年宮所前分宮正式啟用。創立教育獎勵基金,發展特色教育,所前學子中考成績一直保持南片八鎮前列。
醫療衛生加強保障。建成區中醫院醫共體所前分院,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工作。堅持聯防聯控、精密智控,筑牢疫情防控堅實堡壘。
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完成葛云飛墓周邊配套、婁元豐大院及蔡東藩故居維修等文保工程;王華炎紀念館、蕭山青年運動紀念館建成開館。文化下鄉實現全覆蓋,成功舉辦首屆全民運動會。
養老服務提檔升級。完成“智慧養老”區級試點工作,新增鎮級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個、村級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8個、老年食堂3個。
社會治理不斷夯實。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鎮黨群服務中心考核位列全市前列,103項區級事項實現“就近辦”。圓滿完成全國兩會、“建黨100周年”等重要節點維穩安保工作。實現“楊梅樹下”——娘家人調解工作室村社全覆蓋。開設所前鎮數字治理駕駛艙,社會治理“四平臺”系統流轉各類事件7.9萬余件,辦結率在99%以上。
亮點四:政治生態展現新氣象
以案促改走深走實。針對所前工程項目領域“窩串案”,剖析反思,聯動整改,有效推進專項治理工作,5大整改任務取得實質性成果。修訂完善制度8個,開發工程項目全過程數字管理系統,規范公共資源交易管理。
思想根基扎穩扎實。組織開展各類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活動360場以上。村社文化禮堂、文化家園實現全覆蓋,三泉王村文化禮堂獲評五星級文化禮堂,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個、實踐站21個。
基層基礎筑強筑實。圓滿完成2017年、2020年村社組織換屆選舉工作,選優配強村社班子。所前黨校正式啟用,五年共發展黨員77名,目前在冊黨員2489名。加強黨員干部隊伍管理,堅持“四責”協同,落實“四鏈”督責。
統一戰線建好建實。針對32個宗教場所,扎實推進“五進”工作。成立新企聯(青商會)所前分會,成立所前鎮鄉賢聯誼會,建成鎮級先賢館。同時,鎮黨委堅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凝聚全社會強大力量。
爭先進位
共創所前跨越發展新局面
為實現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所前將全力譜寫做強產業發展、做優城鎮能級提升、做好城鄉統籌、做新智治共治、做實民生保障等“五大文章”,打造動能轉換創新鎮、綠色低碳宜居鎮、共同富裕標桿鎮、數字治理先行鎮、美好生活示范鎮。
關鍵詞:產業發展動能轉換
牢牢把握產業空間集聚和未來城市化之間的互動關系至關重要,所前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經濟發展。比如聚力打造產業數字化樣板,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瞄準“雙循環”帶來的機遇,推動塑化、紡織、羽絨家紡等傳統企業智能化改造,打通數字化轉型全鏈條,打造一批智能工廠和“未來工廠”。支持和培育農業數字平臺,以數字化手段溯源茶果、提升品質,解決種、管、銷等問題,傾力打造都市服務型農業。
在做強特色優勢產業上,高度重視工業園區和小微企業園發展,實施“畝產論英雄”改革3.0版本,加速“騰籠換鳥”,提升園區能級。同時主動布局前沿產業,重點圍繞改性塑料、光伏材料等未來需求,打造新材料產業崛起樣板;培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深化與科研院校合作,重點提升杜家楊梅、湘湖龍井等特色農產品品牌;用足用好鐵路貨場存量土地,集成一批優勢物流企業,形成物流南部樞紐。在推動農文旅融合上,加速構建“一園、兩帶、一群落”全域旅游新格局,深耕精細農業,發展休閑采摘游,聯動紅色資源挖掘,打造紅色研學游。
關鍵詞:能級提升綠色低碳
全面把握城市化、“雙碳”戰略機遇,提升城鎮格局,加快低碳轉型,全面創建綠色低碳宜居鄉鎮,是國家戰略也是民之所盼。所前將厚植“綠色”本底,完善“宜居”配套。例如做精做優美麗公路、美麗河湖、美麗家園等美麗單元,高質量建設美麗城鎮,完成省級樣板創建;做活西小江水文章,聯姻文化和生態,打造美麗鄉村帶和鹽運文化兩相呼應的獨特風情;綜合施策治理交通痛點,推動亞太路東伸(滬昆鐵路抬升)、來娘線全線提升、塘湄線拓寬(美麗公路二期)、杭金衢高速至杭紹臺高速聯絡線工程(杭金衢高速公路柯橋聯絡線)蕭山段建設等道路工程,構建由線到網、鎮域和周邊內外雙循環的大交通網絡格局。
此外,所前還將踐行“雙碳”戰略,緊盯節能減排,重點發展低碳產業、低碳建筑、低碳物流,完成全市首批低碳鄉鎮試點工作,爭創綠色低碳工業園區,全面建設城市碳匯核心區。
關鍵詞:城鄉統籌共同富裕
堅持以鎮帶村、以城帶鄉,加快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格局,所前將突圍新時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在以區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為契機,推動生產布局、生活環境、生態空間一體安排,構建“北雙宜、南生態、西物流、中走廊”的發展格局的同時,深入推進耕地“非糧化”“非農化”整治,全面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并積極推進新時代鄉村集成改革,有效盤活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破題村級留用地高質量開發模式。
錨定做強共富基本單元目標,所前將高標準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實現行政村美麗建設全覆蓋,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實施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現行政村年經營性收入100萬元以上占比80%以上。以“一統三化九場景”理念推進未來社區建設,按照“五化十場景”要求實施未來鄉村試點,因地制宜建成一批示范性鄉村新社區。
關鍵詞:智治共治數字治理
共建共享共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為深化社會治理新格局,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所前將加快智治轉型,加固共治格局,加強法治保障。
例如提升鎮級數字治理駕駛艙,拓展公共領域智能化應用場景,推動現代數字技術與生產生活生態全面融合;鞏固“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進一步建設數字政府,實現數據共享、流程再造和業務協同;用好社會治理“四平臺”“一張網”,提升應急管理能力,推進平安所前建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爭創“信訪三無鎮街”“無信訪積案鎮街”。
關鍵詞:民生保障美好生活
民生福祉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圍繞推進鎮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建成“15分鐘公共服務圈”這一目標,所前將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推進優質醫療服務,實施安居工程,加快文體事業發展,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例如完成一小擴建、中心幼兒園教學樓及配套建設;加大財政投入,支持名優教師培養計劃;改造提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推進城南村安置房建設,加快完成回遷入住,建好用好人才公寓,通過“筑巢引鳳”來“聚才引智”;依托非遺傳承人,設立一批名家工作室,用藝術增強城鎮穿透力、文化吸引力;建立健全回報社會激勵機制,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鼓勵各方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慈善事業。
(記者童志輝通訊員袁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