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實體經濟是江蘇經濟發展的家底,穩住實體經濟就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給企業“減負”就是給江蘇經濟“蓄能”。如何進一步為企業紓困解難,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月28日,《關于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著力穩定經濟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蘇政40條”)正式對外發布,并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文件進行深入解讀。
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
2020年為應對疫情影響推動經濟循環暢通出臺了“蘇政50條”,2021年針對揚州、南京突發疫情出臺了“蘇政30條”,如今又出臺了“蘇政40條”,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旨在留住市場主體“青山”、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在具體內容上,政策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精準施策,聚焦問需于企。”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介紹,政策出臺前梳理匯總市場主體反映的8方面12個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多項政策舉措,比如:設立紓困專項資金,對生產經營暫時有困難、產品有市場的中小微企業給予扶持獎勵;免征部分行業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緩繳社保費,降低醫保費率和物流費用等。
同時也聚焦重點行業,對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餐飲、文化旅游、交通運輸、對外貿易等行業以及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給予重點幫扶,比如支持餐飲商戶延長營業時間、下調省級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利率、免收內銷緩稅利息等。聚焦提振消費。更好地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持續深入組織舉辦“蘇新消費”四季系列主題購物節,鼓勵文旅部門與工會加強合作,將符合條件的民宿、鄉村產業集聚區等納入療休養活動范圍,鼓勵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在財政支出定額范圍內,按程序委托旅行社、酒店等企業承辦培訓、會議活動等。
簡化辦事程序,健全政策直達機制
林康介紹,針對以往政策執行中市場主體反映較多的審批程序復雜、上報材料較多等問題,“蘇政40條”提出建立惠企政策直達機制,方便企業一次申報、全程網辦、快速辦理,都將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
比如,推進涉企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對沒有實質性審批內容的事項,無需提供材料直接辦理。建立“免申即享”“網申捷享”“代辦直達”等辦理方式。優化政府服務,對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高標準廠房,根據申請可以分幢辦理不動產權證書。放寬“住改商”政策,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推行柔性執法等。
“40條”都關注了啥?
“蘇政40條”共分為8個部分、40條。
第一部分,加大財政稅費支持力度。共8條,包括省相關部門統籌現有專項資金幫扶中小微企業、落實國家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相關行業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緩繳社保費、降低醫保繳費比例、加快資金執行和退稅進度等。
第二部分,繼續強化金融支持。共5條,包括用好用足我省新增再貸款額度、優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優化授信盡職免責機制、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等。
第三部分,加大清費減負力度。共5條,包括分類實施國有企業房租減免、返還工會經費、減免電信寬帶費用、及時支付中小企業款項、加快工程驗收交付等。
第四部分,加大對重點行業恢復發展的支持。共7條,包括提振餐飲行業消費、促進文旅行業恢復發展、推動消費形式多樣化、實施公路收費優惠政策、支持客運樞紐向城市綜合體轉型、加大以保險保函替代現金繳納保證金的推進力度、持續推進“蘇新消費”四季系列主題購物節等。
第五部分,加強外貿企業幫扶。共5條,包括幫助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升航運保障能力、幫助企業出口轉內銷、優化信保服務、開展RCEP宣傳等。
第六部分,著力緩解價格上漲壓力。共2條,包括強化大宗商品價格監測預警、運用期貨工具應對價格波動等。
第七部分,加強政府采購支持。共1條,主要是支持中小微企業參與政府采購、取消投標保證金、推動“政采貸”擴面增量等措施。
第八部分,持續優化提升服務。共7條,包括分幢辦理工業企業高標準廠房不動產權證書、放寬“住改商”政策、推進電水氣暖業務聯合辦理、推行柔性執法和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強司法保障服務、簡化審批流程和申報材料、強化安全生產監管等。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澄 沈佳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