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二月初二,農歷傳統節日“龍抬頭”。在農耕文化中,“龍抬頭”代表著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這幾天,隨著氣溫轉暖,江蘇全省各地拉開了春耕序幕。
【建設高標準農田 促高效有序生產】
“二月二、龍抬頭,千家萬戶使耕牛。”眼下,正是春耕備耕的大好時節,走進泰興市田間地頭,記者看見成片的良田已建成為高標準農田。當地一家糧食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表示,項目竣工后,他實現了從播種、管護到收獲的全流程機械化作業。
泰興市金禾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唐兆國說,糧食運輸、種子運輸、肥料運輸都起到很好的效果,能及時地把糧食種下去。
【“高科技”當幫手 作物提質增產】
一批高科技農機設備的使用,為今年農產品提質增產打下了良好基礎。在位于鎮江丹陽的一家農業合作社內,技術人員提前將肥料裝進無人機,按照預設航線,兩架無人機在離小麥田3米左右的上空來回穿梭、精準噴灑。有了現代農業化“高科技”當幫手,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提高了作物產量。
江蘇年豐現代農業專業合作社副總經理莊玉明介紹,產量有所增加,估計能增產百分之十左右;馬上開始要除草,緊接著要施肥。
【全省各地春季農業生產全面開展】
連日來,一幅“人勤春來早”的春耕畫卷在江蘇大地緩緩鋪開,農戶們忙碌于田間地頭,做著春耕備耕各項工作,各地農業部門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開展春季田間管理,全面控制麥田草害,助力今年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
昆山高新區農業服務中心黨支部副書記梁迎暖告訴記者,這片田的雜草量不算多,但是趁著溫度升高,盡量開展一次防控,對于后期小麥生長是非常有利的。
根據全省農情調度情況來看,開春以來,各地搶抓農時,積極開展線上、線下培訓100多場次、覆蓋3.6萬人;小麥施用返青接力肥1027萬畝,占比超過三成。目前,全省小麥一、二類苗占比達83%,苗情持續轉化升級,為夏糧豐產奠定較好的苗期基礎。在農資供應方面,江蘇供銷系統積極組織社有農資企業與上游生產企業對接,做好農資供應、農業社會化服務等工作。目前,全省供銷合作社庫存化肥27.7萬噸、農藥6196噸,保證農資供應數量足、價格穩、服務優。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畢然 郝朦 王鵬 楊帆 泰州臺 鎮江臺 泗洪臺 常州臺 鹽都臺 昆山臺 編輯/胡超)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