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有130多萬失能與半失能老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這些老年人家庭的真實寫照。如何破解養老服務的“難中之難” ?江蘇正在探索解決路徑。
醫療+養老 為老人幸福加碼
一大早,在南京市江寧區瑞芝康健護理院內,醫生正在查房。今年88歲的張學彥老人患有腦梗后遺癥,加上糖尿病導致的糖尿病足并發癥,生活不能自理。半年前,他和老伴白素蘭入住了這家醫養結合機構。每天醫生定時查房,制定治療方案,輔以中醫復健。在細心的護理下,張爺爺的身體漸漸有了好轉。白素蘭奶奶告訴記者:“再也不用經常折騰著往醫院跑了,在這安安心心地又能看病又能養老。”
和張學彥老人有著類似情況的還有今年89歲的王本德老人。老人告訴記者“我在這個地方曾經復發過心臟病,當時覺得胸悶,和養老護理員說了一聲 。不到三分鐘 ,醫生護士就來了 ,一檢查,輸氧很快就順暢了。”
目前,這家養老院內置的護理院有80張護理型床位。針對高齡老人醫療方面的需求,護理院配備了康復治療師、營養師和臨床藥師等。老人在機構內的醫療護理,還可以通過醫保、護理險等實現報銷和減免。南京市江寧區瑞芝康健護理院院長劉惠珍介紹說:“在這里,小病不出門 ,大病不耽誤。老人突發疾病可以轉到同仁醫院等醫聯體的三級醫院去進行治療 。”
為了讓老人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江蘇積極探索醫養結合新路徑,鼓勵醫療機構拓展養老服務,支持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目前,江蘇全省建成醫養結合機構837家;累計建成護理院310家,數量居全國第一。
“十四五”期間,江蘇將實施“老年健康促進行動”,推進醫養康養相結合,到2025年,江蘇每個設區市建成1所三級老年醫院、人口超過50萬的縣(市、涉農區)建成1所以上二級老年醫院,所有縣(市、區)建成1所以上護理院,二級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設立符合標準的老年醫學科比例達到85%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老年、護理、康復床位占比達到35%以上,更好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
目前,江蘇全省共建成各類養老床位74.2萬張,每千名戶籍老年人擁有床位數達到40.1張,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65%。《江蘇省“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護理型床位數占養老機構床位總數的70%,著力破解失能失智老人的照護難題。
養老床位搬回家!已建設1.4萬張家庭養老床位
在不斷推動增加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供給的同時,江蘇的民政部門還努力把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搬”到家。
家住南京市玄武區大石橋社區的郇玉蘭,因為中風導致偏癱。“孩子不住在身邊,家庭養老床位解決了我生活中許多難題。”記者了解到,郇玉蘭和南京新街口街道悅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簽訂了協議,“他們給我派來了阿姨,幫我買菜、做飯、洗衣、打掃。定期還有醫生護士、養老護理員上門,給我量血壓、做康復、洗澡等等。每個月只要花1000塊錢左右。我不離開我熟悉的環境,不用搬去養老機構,節省了不少錢,同時又可以享受機構養老的專業服務。”
江蘇悅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高慶玲介紹,“我們會根據老人的不同的需求,制定他們特定的服務套餐,比如老人需要專業化的醫療護理,悅心會提供專業的醫生和護士進行上門服務;需要生活照料的,我們安排專人每日為老人打掃衛生、買菜做飯、陪同看病、上門助浴等,保障老人在家里能夠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務。”
目前,江蘇各地在探索家庭養老床位發展實踐中,創新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服務模式。南京“嵌入式”家庭養老床位主要針對居家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專業化養老機構為依托,將適老化設備及“機構式”照護服務“嵌入”老人家中,讓老人“原居享老”;蘇州市聚焦老年人極易發生疾病和意外的夜晚時段,為有需求的老年人安排專業照護人員上門提供起居照料、飲食照料、臨床護理、應急處置等服務,有效彌補了高齡、獨居老人夜間照護領域的服務空白;無錫市新吳區民政衛健局則充分發揮大部制優勢,將家庭養老床位納入全區家庭病床統一管理,為老年人提供包括上門巡診、康復治療、臥床護理等醫護服務,并銜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目前,在南京、無錫等8個城市已建設運營1.4萬余張家庭養老床位,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養老院護理型床位供給缺口。
在“十四五”期間,江蘇將繼續大力推動家庭養老照護床位的建設,江蘇省民政廳制定了《江蘇省家庭養老照護床位建設和服務基本規范》,在規范的指引下,越來越多的老人將在家里就能享受到專業的養老機構的服務。
失能不失愛!長期護理險為失能人員家庭“減負”
今年79歲的李彩和老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癥,通過參保南京失能照護險,每個月可享受15次免費的上門照護服務。李彩和的老伴楊贛生爺爺告訴記者:“說句實實在在的,服務得好。養老護理員到家里來以后,幫她按摩、逗她講話、幫她回憶。我也能喘口氣了,確實減輕了我們家屬很大一部分負擔”。
據江蘇省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國家組織15個城市啟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江蘇的南通、蘇州兩市被列入國家首批試點城市范圍。2017年至2021年,江蘇省先后在6個市積極開展省級試點。5年來,累計享受待遇人數約21萬人,基金支出近21億元。
江蘇各地試點的長期護理險堅持社會化服務思路,開發適應多層次護理需求的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產品,不斷優化服務項目,提升護理水平,助力解決老齡化社會背景下的“老有所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