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當天。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代表通道”上,多位女代表亮相接受記者的采訪,但一位未在場的男性卻成了“閃光點”。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花坪小學副校長劉發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提到有位江蘇常州的戴先生,對她的支教、助學生涯影響深遠:“戴老告訴我,他被查出患有直腸癌,擔心等不到孩子們畢業的那一天,請我來替他完成助學心愿。”
劉發英創建了“英子姐姐”助學網站,為貧困學生募集助學善款。至今,2000多名國內外愛心人士通過“英子姐姐”,捐贈助學善款2900多萬元,幫助4300多名貧困學生上學讀書,其中有1500多名受助學生考上了大學。
2015年10月,江蘇常州退休老人戴先生搜索到英子姐姐助學網站,進行試探性資助。短短一個月時間內,老人先后匯來23萬余元助學款,資助了12名貧困學生。“戴老告訴我,他被查出患有直腸癌,擔心等不到孩子們畢業的那一天,請我來替他完成助學心愿。另外,他還有一個心愿,想捐助200萬元設立英子獎助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劉發英說。
劉發英至今記得第一次與戴老見面的場景:一個小伙子一手舉著“長陽英子團隊”的接機牌,一手攙扶著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這是戴老做手術后第一次下樓,堅持要來接我。”劉發英回憶,事后戴老兒子才告訴她,在火車站等待她的半個小時里,他陪父親來來回回去了5趟廁所。
當天接上劉發英后,幾人簡單吃了飯,便開始談捐助的事情。那之前,戴老已先后捐款23萬余元資助了12名貧困學生。戴老詳細詢問每一個受助孩子情況、每一筆匯款用途,事無巨細。得知有孩子家房屋破舊,他還主動提出要多資助些補貼家用。劉發英說,聽著戴老事無巨細的囑咐,那一刻,她深深被戴老助學的熱情與堅持感動,也讓她更加堅定做好這份助學事業,認真對待每一筆善款。
2016年3月,劉發英帶著兒子覃飛鷗去探望生病住院的戴老。病床上,戴老簽下了200萬元英子獎助學金捐贈協議。如今,獎助學金已經連續發放5年,98名品學兼優的學生獲得獎勵資助。“戴老非常關心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他跟部分受助學生有個微信群,同學們會在群里分享學習中的收獲或迷茫,戴老常常給他們指點迷津。”劉發英說,戴老一再叮囑她,要利用好英子獎助學金,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獎勵和幫扶。
2017年,在英子獎助學金發放儀式上,未到場的戴老給學生們寫了一封信,并請劉發英讀給孩子聽,信中,他向學生提出的三點希望:一是永懷一顆感恩的心,二是永懷一顆進取的心,三是永懷一顆樂觀的心。
幾年之后,他提出的這三點希望,學生們做到了。2021年5月,戴老生病住院,受到資助的學生寫信為未曾謀面的戴爺爺加油鼓勁。短短幾天時間,38封情真意切的信件從北京、南京、廣州、武漢等地飛到了劉發英手中,再由劉發英轉交給戴老。
(學生寫給“戴老”的信)
“非常榮幸能以書信方式,向您表達作為一名受資助學生的感激之情,我目前就讀于清華大學,我所從事與學習的專業‘集成電路’是當下最緊缺的行業,我希望自己能為國家做出貢獻……”李同學在信中寫道。
生命影響生命,是愛的延續、善的循環。通過信件講述,可以發現這些受助的學生成為了:學校愛心助學協會志愿者、中國人體器官捐贈志愿者、北京2022年冬奧會志愿者、第七屆軍運會開閉幕式志愿者,有的學生畢業后進入了扶貧辦工作……愛在傳遞、善在延續。
這位“常州戴老”與劉發英一起,在愛心助學道路上守護著孩子們的夢想,點亮他們的未來,讓山里孩子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出路。這一故事感動了常州網友,記者通過多方途徑聯系上了這位“常州戴老”。戴老感謝網友們對他的關心,但他表示,只想靜靜地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下去,不想宣傳自己。戴老說:“我永遠是一個平常人,始終要保持平常心,有生之年認認真真去做一些平平常常的事。”
就在我們身邊,其實還有很多“戴老”:一位署名“常州公民”的老大爺,一次性捐出50萬元現金,支援武漢抗疫;常州市局前街小學退休教師周映芳,將畢生積蓄30萬元以及名下一處房產的房款,捐給了希望工程;常州退休教師孫國華捐出了畢生省吃儉用攢下的190萬元積蓄,注入常州市武進區樹人教育發展基金,專門在他曾任教的漕橋初級中學設立了“孫國華獎勵基金”,用以獎學、獎教、助學;常州市武進區一市民匿名捐款3500萬元給牛塘鎮政府,新建牛塘頤養院。這些還只是見諸媒體的報道,想必還有更多“戴老”式的只做不說,默默行善的舉動,他們為常州這座城市寫下一張張溫暖名片。
一群人的人格也映射著一座城的品格,常州藏富于民,更積善于行。幫扶濟困、奉獻愛心的涓涓細流在這座城市中接續不斷、處處涌動。常州不愧為“大義之城”“慈善之都”,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