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回暖,沃野碧綠,小麥春季田管也進入關鍵期。連日來,江蘇各地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診斷苗情、精準指導,不斷夯實夏糧豐產豐收基礎。
在無錫、宿遷、淮安等地,隨著小麥陸續返青拔節,很多農戶已經開始調配農機下田施肥除草。田間一片忙碌景象。
淮安市淮安區王安村種植大戶吳井峰說:“小麥總體長勢現在還可以,感覺比去年要好。正常情況下能有每畝900多斤。”
受去年秋播時期雨水降溫等天氣影響,江蘇部分地區小麥播種偏遲,越冬以來田間苗情長勢更是出現了旺弱不一的不平衡性。針對部分麥田長勢過旺、苗情偏黃等情況,各地農技人員第一時間深入田間“把脈問診”。因田因苗指導,為夏糧豐產打下基礎。
宿遷泗洪縣朱湖鎮農村工作局局長、高級農藝師朱永放說:“現階段隨著氣溫的回升,我們農技人員到小麥田實地考察。指導農戶針對禾本科和闊葉雜草,選用低毒高效、低殘留的農藥進行化除。根據苗情長勢,施用拔節孕穗肥。”
不僅有農技人員貼心指導,更有智能系統全流程精準服務。在鹽城市伍佑街道黃巷村的一片千畝農田里,新添置的阿里云智能一體桿全田覆蓋。實時收集田間溫度、風向、土壤墑情、病蟲害等各類指標,集成反饋到后方的“智能管理平臺”,以便農技人員第一時間精準決策,讓大田管理更加高質高效。
鹽城市伍佑街道黃巷村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人員邵偉說:“這個平臺實現了五個統一。首先品種的統一,其次是我們農資農具的統一采購,還有統一的農事服務、統一的農事指導、統一的銷售。降低了農民的生產成本,提升了我們農民的收入,最終確保夏糧豐產豐收。”
得益于人員、技術、裝備的多向助力,自去年秋播以來,江蘇小麥苗情持續轉化升級,全省一二類苗占比由越冬初期的73. 8%提升到目前的84.1%,比去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郝朦 李棟 供片臺/鹽城臺 淮安臺 無錫臺 泰州臺 泗洪臺 編輯/張萌)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