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早6:30,常州市鐘樓區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開始。鐘樓區全力落實“應檢盡檢、應檢快檢”要求,努力把群眾的需求考慮得更充分一些,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增設點位、延長時間
晚上也能做檢測
“我今天早上走得比較早,就沒來得及做核酸,沒想到晚上回來,在小區門口還有工作人員為我們這群上班族延時服務,真的很感動。”
14日晚上近7點鐘,在西林街道華林家園核酸檢測采樣點,醫務、登記、志愿者們還都在忙碌著。剛剛從公司下班的居民張建民為采樣點的工作人員、志愿者連連點贊。
據悉,為了更好地服務檢測人群,實現應檢盡檢,西林街道根據每天不同的情況增加延時檢測服務采樣點,把原定于從早6點——晚6點的服務時間再延長至少3個小時,如果居民有需要,他們還將不限延長時間,直至最后一個居民檢測結束。西林街道相關負責人朱新顏表示,先在華林家園、泰盈八千里增加了兩個延時采樣點,每個點都配有2名醫務工作人員、2名登記人員和10名志愿者。為了確保不漏一個人,點位還將根據情況進行流動采樣。
同樣,在南大街街道,不僅新增了楊柳巷晚上延時檢測點,同時還保留了近20個點位,為周邊居民提供延時服務,同樣也是只要居民有需要,檢測點位就不下班。
夜已深,但金色新城小區采樣點的燈火還依然亮著,雖然穿著“大白”的醫務工作人員、志愿者們已經十分疲倦,但他們還是在仔細、耐心地為每一位晚歸的居民提供檢測服務。
“我晚飯都吃好了,沒想到他們都還在,趁現在空把核酸檢測做了,明天不耽誤上班。”
家住金色新城西區居民吳小萍說,在疫情面前,她十分感謝每一位醫務工作者、志愿者們為他們這些普通居民的默默守候,讓他們和家人得以安心工作、生活。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群眾配合效率高
“不好!帳篷要被吹倒了!”
3月14日中午,原本風和日麗的天氣突變,狂風陣陣。五星街道三堡街社區璞麗灣采樣點排隊的人群中傳出驚呼聲,危險關頭,黨員吳業波、沈錢超立即招呼上社工尹世瑋、張凡和醫務工作者錢苗苗,分別跑上前牢牢抱住帳篷的柱子,就這樣“人工”固定住帳篷長達半個多小時,保證了核酸采樣工作的正常進行。
“這位阿姨,口罩要戴好”“小朋友不要到處跑,一米線上站站好,真棒!”
永紅街道陳渡新苑小區采樣點,3月13日第一時間就成立了永紅街道臨時黨支部,社工、黨員志愿者在路燈下擺桌子、撐帳篷、貼上一米線……44余名工作人員迅速投入到各點位現場秩序維護、人員分流引導、信息錄入、核酸采集等各項工作中。陳渡新苑小區居民較多,在分流引導時,社工和志愿者尤其注重提醒防護。“這兩天,志愿者都很辛苦,老吳我們也自覺些,不要給他們添麻煩了。”在采樣點,戴老先生友情提醒排隊的鄰居老吳,老吳連聲說對,迅速把拉到下巴處的口罩戴好。
流動采樣、應采盡采
硬核服務“送上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3月14日,新閘街道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在集中采樣的同時,組織14個移動核酸采樣小組,14名醫務人員和16名志愿者,為租住在不同小區的200多名工人上門核酸采樣,確保核酸篩查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用實際行動當好人民群眾疫情防控的“守門人”。“上門送檢”,從核實信息、采樣、消毒消殺,每一個動作都精準無誤,大家一起爬樓,上上下下,兩腿酸痛,但大家沒有一人叫累,始終奮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直至工人們全部完成核酸檢測。
“叮咚,叮咚……”
“您好,哪位?”
“您好,我們是社區工作人員,上門通知您參加核酸檢測……”
14日晚上,南大街街道所有社區還重點針對散居樓、城中村開展“敲門行動”,逐戶上門通知。
“感謝,感謝!辛苦你們了。”
3月15日,在西林家園,社區的醫務人員和志愿者來到朱金法老人家中,給老人做核酸檢測。朱金法今年90周歲,這次享受到“足不出門”的服務,讓他感動不已,并一再表示,“社區為他想得很周到”。
在采樣前,社區嚴格按照要求,及時對轄區內需上門采樣人員進行了全面統計,像朱金法這樣行動不便的居民就有10多位。街道和社區第一時間將名單分發到移動核酸采樣小組手中,小組快速準備采樣所需防疫物資,在網格員帶領下挨家挨戶完成采樣。由于被采樣人員居住分散,為保證采樣的時效性、安全性,移動核酸采樣人員協同配合,頂著疲憊,走街串巷。每到一位居民家中,都會認真核對采樣對象信息,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采樣,采樣結束后,又耐心細致叮囑居民做好個人防護和室內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