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圓滿閉幕
又一場體育盛會正火速趕來
冰墩墩、雪容融“下班”
誰會是下個頂流擔當?
3月18日
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
迎來開幕式倒計時100天
以賽謀城、大運惠民
以開放辦賽為高質量發展營城聚勢
以智慧轉型推動超大城市科學治理
以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
重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格局
大運會作為強力“助推劑”
正在激活城市能級躍升
打開面向未來的發展新空間
1
在成都天府熊貓塔舉行的AR光影秀。
不久前
在一場炫酷、時尚的AR光影秀中
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寶”
接棒冬奧吉祥物“冰墩墩”
開啟熊貓家族全新之旅
點燃全球新期待
鳳凰山體育公園。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供圖
新建場館13處、改造場館36處
大運會所有場館已全面完工
秉承成都大運會
“綠色、節儉、必須”的辦賽原則
這些場館不僅可以滿足辦賽需求
還是實實在在的市民福利
東安湖體育公園。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供圖
東安湖體育公園
將高水平的競技賽場
和悠閑舒適的休閑運動場所
融為一體
也是成都眾多市民家門口“健身場”的代表
高新體育中心、成都市射擊運動學校等場館
在賽后還將為其他國際賽事做準備
在高校場館建設和改建中
也充分考慮了學校日常教學需求
進行改造內容的簡化
避免以后運行維護的困難
為了最大程度節約
設在成都大學的大運村
依托成都大學現有校區
對學生宿舍、餐廳等26棟單體建筑
進行了改造提升
“相約幸福成都”2021年全國射擊錦標賽(步槍項目)。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供圖
大運會籌備期間
城市“運動細胞”激活
“相約幸福成都”系列賽事
在各個大運會場館舉辦
超過10萬人次現場觀賽
截至2021年10月
“牽手大運會 全民動起來——社區趣味運動會”
已舉辦60余場
書寫了成都基層社區運動健康新時尚
志愿者不僅是大運會賽事的
參與者和見證者
也是促進賽事成功舉辦的助推劑
目前
成都大運會志愿者報名注冊人數
已突破100萬
成都大運會城市志愿服務小站。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供圖
2
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供圖
2月27日
全球首個以賽事命名的衛星
大運號衛星成功發射
它將在50萬米高空
為成都大運會
提供豐富的衛星數據資源及應用服務
大運號衛星是“智慧大運”建設的一個縮影
圍繞
全綠供能、低碳交通、5G共享
科技防疫、安全辦賽
等9個方面
成都大運會實施了44個智慧應用項目
還開發了“大運通”APP
在大運會場館周邊道路上
近500棵看似電樁的“智慧樹”引人注目
它們除了提供基礎的照明服務
還搭載了新能源充電樁
太陽能光伏發電儲能裝置
等多個智慧設備
可實現5G通信、環境監測等功能
而“智慧大運”背后
是成都無處不在、日益完善的
“智慧蓉城”體系
“天府市民云”平臺。
在成都市武侯區
漿洗街街道蜀漢街社區
依托“天府市民云”打造的
智慧社區服務平臺
居民可以一鍵查菜價、找車位
繳費用、看社區商家打折信息
……
辦事不再多跑腿
社區服務線上“一鍵通”
決戰大運會
疫情防控也是重中之重
今年1月
“智慧蓉城”疫情防控平臺正式推出
包括基層排查、核酸檢測等多個功能
大運會整個賽事期間將實行閉環管理
所有服務于賽事的閉環內工作人員
賽時集中居住
賽后集中隔離
成都大運會還建立了
大數據統計平臺
全過程實現
“防疫前置、遠端防控、賽前驗證、賽后跟蹤”
的實時動態管理
通過數據分析
賽事管理可以實時掌握
每場賽事的防疫情況
3
一條綠道穿過“興隆湖之心”。白樺攝
今年3月16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正式發布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
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
用生態底色拼合城市空間
大運會重塑城市形態
為成都“繡”出綠色“新畫卷”
天府綠道體系規劃示意圖。圖片來源: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
以大運會辦賽謀城為契機
成都正從
拆除違建、拆除圍墻、
增加公共開敞空間入手
小規模、漸進式地推進城市“微更新”
騎游錦城湖。鄧顯杰攝
在成都,“15分鐘健身圈”隨處可見
以天府綠道為紐帶的
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也日益完善
建設健身活力之都
成都最大的底氣
是建設中的1.69萬公里的
全球最長“天府綠道”體系
這是成都人身邊的運動賽道
山地、森林、湖泊、田園等
多種景觀疊加
為日常運動和專業戶外賽事
提供了天然環境
俯瞰天府新區天府公園。
從公園城市首提地
到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
公園城市示范區
運動成都正成為
公園城市的活力“新表達”
也帶動城市能級躍升
100天后,青春盛會與你相約
100天后,公園城市伴你圓夢
100天后,成都見!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嘉楠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