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春耕兩手抓,搶抓農時促生產
奏響“春耕曲”繪好“春耕圖”
在南京六合區冶山街道瓜婁村,旋耕機在田地里來回穿梭,為育秧配制營養土。通訊員 王曉敏 王艷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董家訓 攝
當前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也是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南京市農民、企業和相關部門等克服困難,搶抓農時忙生產。春茶有序采收、蔬菜穩產保供、水稻育種提前準備、農產品銷售忙……田間地頭到處是為裝滿“米袋子”“菜籃子”忙碌的身影,一幅充滿活力的美麗“春耕圖”徐徐展開。
做完核酸檢測再下地,邊防疫邊保“米袋子”
春分之后,綠油油的小麥已進入拔節期。昨天上午,在高淳區東壩街道和睦澗村淳和水稻專業合作社的麥田里,五架無人植保機同時進行除草作業,而一路之隔的另一塊田里,十幾位農戶戴著口罩,背著施肥機械忙著給麥苗施肥。
“今年雨水較多,隨著氣溫回升,保障了麥田土壤墑情,麥苗長勢良好。”淳和水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統田介紹,疫情發生以來,他們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政策、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組織人手施肥促進苗期生長,同時也密切關注小麥病蟲害、雜草等情況。
小麥收割后就是水稻種植,盡管還要一個月才到育秧季,溧水區和鳳鎮的種植大戶陳小建已開始準備起來。昨天上午,他將最后一塊田間曬干的泥土打成粉末后,與育秧專用基質混合配比制作育秧所用的營養土。記者看到,調配好的營養土堆滿了好幾間倉庫,“有上百噸,發酵1個月后,正好趕上育秧季。”
陳小建告訴記者,他家今年計劃種植4000畝南粳系優質水稻,需按標準化種植要求進行規范化育秧,每個環節都有其時令,一個環節亂了就將影響整季水稻,因此防疫生產兩手抓,來自本村的工人不僅按要求進行核酸檢測,每天還落實測體溫、查驗健康碼、詢問健康情況等舉措。
昨天下午,棲霞區龍潭街道大棚村種植大戶孫應白的田間機房內傳出特別的“交響曲”,孫應白和3位農機手正認真檢修8臺不同型號的農業機械,對農機具檢修、保養、調試,錘子敲打聲、零件撞擊聲……奏出悠揚的旋律。孫應白告訴記者,他上午在村口防疫卡點值班后,下午則為春耕春管做準備,防疫春耕兩不誤。
茶山、菜園采摘,嚴把外來人員關
“來,大家排好隊,做好第四天核酸檢測就可以到山上去采茶了……”24日,在江寧區江寧街道牌坊村村委會核酸檢測點,村民陳有寶帶著8名宿遷籍采茶工來居委會做核酸檢測。
牌坊村黃龍峴黨支部書記唐國慶介紹,面對本地春茶采摘用工需求,社區一方面嚴格落實來(返)寧人員“3+11”健康管理舉措,所有來寧采茶工人均需提供健康碼、行程碼及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完成3天居家健康監測后才能進入茶園采茶。另一方面積極做好來寧采茶人員的落地服務,幫助本地茶農開展采摘。
據悉,截至目前,牌坊村已引入采茶工人277名,陸續對當地近3000畝春茶實施采摘。
跟茶園一樣忙碌的還有菜園。作為南京市“菜籃子”生產基地之一,谷里現代農業示范區共有設施農業1萬畝,年產量近4.6萬噸。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園區一手抓防疫,嚴把外來人員關,一手抓農業生產保供,加班加點組織蔬菜采收、分揀、配送。
收購點開到田頭,政企聯手為民解困
昨天上午9點多,傅家邊精品草莓園莓農夏白蘭將當天采摘的100多斤草莓送到臨時收購點,她告訴記者,她家種了6個大棚的草莓,本周正好二茬果尾果成熟,每個棚能采三四百斤,沒有游客采摘,幸虧有深加工企業到草莓園來收購,一周以來賣了近兩千斤。
傅家邊草莓全國聞名,今年受疫情影響,草莓采摘、銷售雙雙遇冷,傅家邊草莓面臨滯銷。
為幫助莓農拓展銷售渠道,溧水區農業農村局聯合區供銷合作總社、洪藍街道動員區內加工企業組織收購,南京金色莊園、南京中亮、南京田果農、南京傅藍、南京雙吉等企業積極響應,把收購點開到田頭。溧水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方明保介紹,目前傅家邊單日上市量約15萬斤,品質較好的草莓可通過南京金色莊園進入鮮果市場,成熟度高的一般草莓則由其他企業收購進行深加工。
在浦口區永寧街道,草莓種植戶姜達斌同樣也遇到了銷售難,正在他為40畝草莓賣不出著急時,永寧街道開拓銷路,聯系了機關單位食堂,以及部分在建工地,將他和另外兩位莓農滯銷的約6000斤草莓全部銷出。
一手幫銷、一手保供,春耕時節的農資供應不能斷,記者采訪發現,各區農資供應充足。
永寧街道一家農資銷售點的倉庫內,各類農資擺放得滿滿當當。浦口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是小麥、油菜等夏熟作物病蟲發生危害和防控的關鍵期,該局提前準備,抓好一切條件與應急調配,落實化肥保供穩價機制,確保不誤農時、不誤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