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網訊 打開系統,自動識別違章,讓長江水域污染和影響水上交通安全的行為無所遁形。日前,江蘇鎮江海事局卡口抓拍系統與智慧江海大數據管理平臺完成對接,至此,揚中太平洲捷水道水域管理嘗試升級數字化管理模式,打造揚中水上交通綠色示范區取得初步成功。而這,也是鎮江市以智慧賦能抓好長江大保護邁出的堅實一步。
長期以來,長江生態保護主要靠“現管”,船舶違章與否要海巡艇到現場查看,靠現場執法人員肉眼分辨。這種管理模式一來消耗能源,本身就容易增加污染物排放;二來對執法力量的要求也非常高,較易出現監管死角。
讓智慧賦能。鎮江海事局作為江蘇海事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中“江河聯通”試點單位,率先在六圩河口水域進行智能化改造,積極推進江河交匯水域監管智能化探索和實踐,在初步取得成功的基礎上,隨即推動太平洲捷水道雙卡口管理變革和實踐。
太平洲捷水道是長江的一個分叉,由于水深等原因,成為小型船舶過往相對集中的水域。大量船舶的進出、錨泊和作業,極易引發碰撞、走錨、環境污染等水上交通事故。為此,揚中海事處探索“一中心兩卡口”的數字化建設,推動對太平洲捷水道實施系統化、精細化節能減排綠色封控管理。
所謂“一中心兩卡口”,是海事部門在揚中一橋、二橋水域建立執法基地安裝運行卡口抓拍系統,與太平洲捷水道快反處置中心形成“一中心兩卡口”的封控管理格局,對船名、船民在艙面未穿救生衣、懸掛國旗異常等情況進行識別,從而有利于及時作出提醒和糾正,“對未封艙船舶的識別,對大氣環保和長江生態產生積極的保護作用,由此也促進臨時停泊區錨泊秩序的管理升級,形成船與船之間互相監督、船與船之間安全邊際提升等良性循環,有效避免水域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海事部門升級水域數字化管理系統后,還加強了與水利、邊檢和公安等單位的聯合執法行動,重點加強船舶貨物運輸、船舶防污染落實等專項執法檢查,揚中水上運輸管理越來越規范,船舶航行也越來越安全。“今后我們還會積極利用微信、高頻等手段,及時進行安全和環保宣傳,做江上環保先鋒。”胥國平說。
據了解,卡口抓拍系統投入使用以來,已累計采集船舶照片43萬余張,精準識別未封艙船舶3283艘次、未穿救生衣4380人次。“江清河晏,隨著執法力度的不斷提升,船民安全意識、環境保護意識也隨著提升,長江水域綠色生態質量必將再上臺階。”胥國平說。(曾海蓉 劉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