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候鳥遷飛的季節,江蘇鹽城黃海濕地灘涂上雁鶴歸來,萬鳥翔集。
這些珍稀鳥類,或安然沐浴陽光,或戲水游玩,或整齊排列飛翔在藍天白云間……構成了春日里最優美的生態畫卷。
蓑羽鶴在鹽城首次現身
近日,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人員在開展鶴類遷徙調查時,觀察到一個5只個體的小“灰鶴”群。
在鹽城沿海,尤其是越冬候鳥遷飛期,灰鶴通常是以3-4只的家庭群體出現,由灰鶴雙親和1-2只幼鶴組成,5只個體的灰鶴家庭有違常規。
因此,經驗豐富的監測人員立刻停車,拿出高倍望遠鏡,屏住呼吸仔細觀察。
左二是蓑羽鶴,其余為灰鶴
幾分鐘后,望遠鏡視野中,那只被鎖定的一直低頭覓食的“小個子”終于垂下尾,抬起頭,閃露出了胸前的一抹黑色飾羽。“是蓑羽鶴!”幾乎是同時,兩位監測人員興奮地叫了起來,并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寶貴瞬間。
蓑羽鶴屬罕見的大型珍稀鶴類,為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鳥類。野生蓑羽鶴棲息于開闊的平原草地或草甸沼澤,湖泊與河谷也能覓其身影。
在我國,它主要繁殖于新疆、寧夏、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省(自治區),遷徙地見于河北、青海、河南、山西等省,越冬地則在西藏南部,東部沿海鮮有觀察記錄。
為確保此次野外記錄的科學準確,監測人員將拍攝到的現場圖片和視頻,與鶴類圖譜進行了認真比對,請教了鶴類研究權威,確認了此次記錄的個體為蓑羽鶴。他們還向相關機構查證蓑羽鶴人工養殖情況,最終排除了本地區圈養個體逃逸的可能。
至此,鹽城沿海成為目前全國乃至全球為數不多能夠同一時期在野外觀察到7種鶴的地區之一,分別是丹頂鶴、白頭鶴、白鶴、白枕鶴、灰鶴、沙丘鶴和蓑羽鶴。
左二是蓑羽鶴,其余為灰鶴
白腰杓鷸飛臨條子泥
3月18日至19日,連續兩天都有超過萬只的候鳥白腰杓鷸在東臺條子泥“720”高潮位候鳥棲息地停息覓食,場面壯觀令人震撼。
過去曾發現千余只白腰杓鷸種群在條子泥濕地停息,今年如此龐大的種群飛臨實屬罕見。
白腰杓鷸飛臨條子泥
據了解,白腰杓鷸是新晉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國家林業局公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白腰杓鷸名列其中,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近危物種。
罕見丑鴨驚現鹽城灘涂
近日,鹽城黃海濕地大豐灘涂上來了一只可愛的褐色鳥兒,經專家鑒定,這是一只罕見的丑鴨,它的到來填補了江蘇省沒有丑鴨分布的記錄。
丑鴨嬉水中
丑鴨列入我國2020年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屬于保護鳥類,因其雄鳥羽毛酷似歐洲舞臺劇的丑角而得名。雌鳥羽毛呈灰色,臉及耳羽有明顯的白色斑點。
丑鴨分布于冰島、格陵蘭、阿拉斯加海岸、西伯利亞東部、貝加爾湖西北山脈等地區,在中國為非常罕見的冬季過境鳥,數量稀少。在我國,僅在黑龍江哈爾濱、遼寧旅順、河北秦皇島及山東青島有過記錄,此前在江蘇從未發現過這種水禽。
未來,鹽城將更加主動融入全球生態系統治理,一起守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黃海濕地也將迎來更多的濕地精靈來此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