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清明,一歲一相思。眼下是南京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如何祭掃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據了解,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了網絡祭掃,登陸 " 寧思念 " 平臺為先人獻上一束花,寫上一段祈福留言,云上寄哀思。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市殯葬管理處獲悉,截至目前," 寧思念 " 平臺的訪問量已超過上百萬人次。
獻花、祈福 …… 在線云祭掃寫下無盡思念
今年清明期間,考慮到掃墓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會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加大,南京市提倡家庭追思、網絡祭掃等方式,大力推廣 " 云祭掃 "。此舉得到了南京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南京市殯葬管理部門今年推出的 " 寧思念 "3.0 版,重新優化用戶頁面,新增了殯葬資訊、辦事指南、業務查詢等功能,市民可以在家進行網絡祭掃,通過網絡寄語、祈福、留言等在線追思形式代替現場祭掃活動。據南京市殯葬管理處統計,截至目前," 寧思念 " 平臺在線祭掃量已達到上百萬人次。
△ 可以獻花、供品、祭拜
現代快報記者打開 " 寧思念 " 平臺,發現獻花、供品、祭拜,這些現實中能做的網上都可以呈現。而且網絡上也可以寫下對親人想說的話。
春暖花開的日子,總忍不住想,要是你也在,多好 " 清明將至,心中思念萬分。每每一人深夜時,想念您的音容笑貌,仿佛時間不曾流逝 "" 時間撫不平我心中的悲痛,空間阻不斷我對你的思念,愿您一切安好 "…… 在這上面,一條條寫給逝去親人的留言令人動容。
在線祭掃、家庭追思會漸漸流行 …… 這些年的清明,一個個祭掃鏡頭,記錄了多樣的清明緬懷方式。今年,南京市殯葬管理處還聯合現代快報推出了 H5 產品 " 我的思念,云知道 ",讓市民多一種方式寫下對親人的思念,云上寄哀思。面對這些方式,不少市民表示理解和支持,祭祀重在表達感情,不管在什么地方,不必拘泥形式,只要情感真摯,同樣可以追思親人。
服務零距離, 發布操作指南方便市民網上祭掃
變化的是形式,不變的是無限追思。為了讓市民更好更方便地使用 " 寧思念 " 平臺進行網絡祭掃,前期南京市殯葬管理處也發布了相關操作指南。
△ 寧思念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市民可通過 " 我的南京 "App 或 " 南京殯葬 96444" 微信公眾號進入 " 寧思念 " 平臺,進入寧思念平臺的 " 在線追思 " 模塊即可進行網上祭掃。" 在線追思 " 涵蓋了祭英烈、祭志友、祭親友三大功能模塊。市民可以創建或登錄相應功能頁面后,輸入逝者信息,運用獻花、供品、祭拜等形式進行在線祭掃。
比如在 " 寧思念 " 平臺 " 祭親友 " 功能模塊,市民可以創建親友的思念空間、在線進行親友祭掃,同時可對思念空間進行收藏。如無法找到親友數據,可按指引在 " 創建思念空間 " 模塊進行創建,也可以分享給其他親友,不受時空限制進行祭掃,讓清明更文明清朗。
南京市殯葬管理部門表示,清明節核心是傳統的 " 孝文化 ",無論是墓園祭掃還是現代網祭,僅是形式不同。緬懷先人不必拘泥形式,心存感恩才是真正的節日精神。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個清明,市民還可以委托公墓、骨灰堂安排專人打掃園區環境,擦拭墓碑、格位,保持環境整潔。
現代快報 + 記者 項鳳華 徐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