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如詩,大地如畫。在共抗疫情,企業工地“火力全開”的同時,江蘇各地的廣袤田野同樣繁忙地播種著希望。日前,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農產品穩產保供,不誤農時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奪取夏糧豐收首戰告捷,確保全年糧食豐收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抗疫情”“促生產”“保供應”……江蘇正在加速爭春。
農業企業“不負好春光”
常州萬綏糧油有限公司是常州市新北區的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年產銷大米2.5萬噸。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該企業及時加大大米備貨補貨力度,加快打包運輸速度,安全供給配送渠道,全力保障市民“米袋子”供應。
該企業負責人鄭云豐介紹,作為保供企業,萬綏糧油在疫情期間生產不間斷,工人加班加點,機器全負荷運作。一線工人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時,科學輪班輪崗,全力穩產保供。
常州新博龍泉酒業有限公司也是新北區的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其生產的“石龍嘴”“好咾”黃酒在常州有較高知名度,約占全市料酒市場份額的40%。“我們的員工都住在附近,所以這次復工比較快。”企業負責人蔣菊妹介紹,由于在前幾輪疫情中積累了防疫經驗,此次又根據防疫要求,采取場所碼打卡、查驗核酸結果等措施,在確保疫情防控措施不松懈的前提下,工廠已全面復工。
連日來,新北區各農業企業嚴格貫徹落實疫情防控決策部署,統籌防疫生產,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助力全市農產品市場保供穩價。
這個季節,位于孟河鎮的朱氏家庭農場西蘭花喜獲豐收。“這是新的品種,叫‘陽光’,都是施的有機肥。”
農場主朱伏撐是一名退役軍人,他在大棚內采用套種的方式種植,畝產可達兩三千斤。“春耕也同步進行,剛把田翻了,準備種夏季的水果,區鎮兩級的農業技術人員也過來給了我們指導。”
截至4月1日,位于金壇茅山腳下的金壇區金朋茶葉專業合作社春茶開采已進入第20天。合作社理事長孔平介紹,受前期氣溫影響,今年春茶開采時間比去年推遲了10天左右;近期晝夜溫差大,茶葉品質較往年好。3月12日當天開采的茶樹為烏牛早品種,當天收購到60多斤鮮葉,每4—4.5斤鮮葉8—8.5萬個芽頭可炒制1斤金壇雀舌干茶。鮮葉經攤放、殺青、揉捻和干燥,精制出的金壇雀舌條形勻整、扁平挺直,泡浸后色澤綠潤、湯色明亮。
春時不等人,武進區農業農村局在統籌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做好春耕備耕等工作,采用微信、電話“云指導”等方式,及時發布田間除草情報,加強田間技術指導。同時,幫助受到疫情影響的農民協調資源,完成田間生產任務,確保農業生產不斷檔、農事不耽誤。
孔蕾在雪堰鎮承包了50多畝地種植桃樹。正值桃樹花芽露紅中期,田間管理直接影響水蜜桃生長生產。然而受疫情影響,前段時間,孔蕾所住的小區成為管控區,無法出門的她,無奈之下找到武進區供銷社幫忙。
工作人員全面了解桃園情況后,以就近原則第一時間為其聯系。很快,洛陽蕓秀源家庭農場負責人張曉忠表示愿意幫忙。通過無人機智能化噴灑,短短半個小時,第一批開花的5畝多桃樹就順利完成施肥用藥,讓孔蕾吃下“定心丸”。
堅持做好蔬菜、畜禽等“菜籃子”產品的供應保障,武進區農業農村局根據主要農產品保供清單,與30余家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加強聯絡溝通,堅決落實本地主要農產品生產供應報送機制,跟蹤相關單位生產情況,確保本地主要農產品正常供應。目前全區蔬菜在田面積2.91萬畝,可供應肉豬1萬余頭,糧食儲備充足,市場價格穩定。
農業項目戰“疫”保供
“前年投產的沙拉蔬菜及鮮切菜凈化工廠,目前每天配送沙拉蔬菜6000份、精品蔬菜30噸,輻射常州、上海、南京、蘇州,讓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享用安全新鮮蔬菜,滿足疫情期間少聚集、少外出的需求。”3月31日,江蘇一號農場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蔣仁奎告訴記者。
據了解,金壇連續開展農業農村重大項目主題年活動,5年投資52億元推進85個項目落地見效。投產項目起到保民生、穩供給的關鍵作用,也為筑牢群眾基本生活底線、穩定區域經濟增長提供保障。
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金壇區在“擴鏈、強鏈、補鏈”上做文章,全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做優做深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江蘇一鳴食品生產基地、南順食品面粉生產線改擴建、正平生豬屠宰場等一批農產品加工流通類項目的投產,推動農產品銷售由“線下”加快轉為“線上”,倒逼農業種養由粗放型、經驗型轉向綠色化、標準化。
金壇是全市畜禽養殖大區,年生豬飼養總量為15.92萬頭,家禽3123.1萬羽,養殖戶占全市一大半。以飼料為代表的農業物資需求量巨大,天牧家禽、米豬原種場等畜禽養殖企業先后配套提升倉儲設施,可供給7個基地及合作養殖大戶50余家養殖需求,滿足疫情封閉期間7—10天豬場全負荷運行。
防疫春耕兩手抓 不誤農時不負春
連日來,連云港市海州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黨員干部、農民、農技專家克服困難,忙碌在田間地頭,優化助農服務,銜接產銷環節,保障春季農業生產有序開展,為夏糧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這兩天,板浦鎮菜園村種植大戶朱相宇得空就往麥地里鉆:“現在小麥一天一個樣,得抓緊根據長勢安排施肥、打藥,馬虎不得。”說著話,他趕忙聯系鎮上的農機隊,安排撒肥機為小麥施肥。今年,朱相宇承包了菜園村、羅圩村、尤莊村等近6000畝土地,隨著氣溫回升,為預防紋枯病、白粉病、紅蜘蛛等小麥病蟲害,前幾天,他剛聯系鎮上的農機服務站,用植保機和植保無人機噴灑了農藥,現在又聯系施肥機進行施肥,確保小麥充足生長。
同樣忙碌的,還有海州區田園盛宴家庭農場的負責人周梅生,前段時間,他剛打卡完春耕“云課堂”,馬上就將農技專家傳授的春耕技巧運用到果園中,和工人們對一百多畝的桃樹、李樹等果樹進行修剪、施肥、生物防控等作業,為今年豐產豐收做好充足準備。“現在正是李樹開花的關鍵期,做好果樹花期管理,是獲得豐產豐收的前提,線下也有農技專家上門指導,如何科學管理,今年豐收有望。”周梅生信心十足。
“綠茶之鄉”春茶采制忙
吹面不寒楊柳風,又到茶園飄香時。被譽為“中國綠茶(名茶)之鄉”的常州金壇進入了一年中的春茶采制旺季。在“江蘇省綠色優質茶葉基地”“茶香小鎮”薛埠鎮,頭茬春茶已經大面積開采,兩千多名采茶工活躍在各個茶場,采青、攤涼、殺青、理條……茶農采茶制茶忙不停。
眼下的茶園,芽葉初張,柔嫩新鮮。薛埠鎮方麓村黃祥國的茶園里,每天有三十多名茶農搶抓天時采摘鮮葉。方麓是常州地區茶葉收采最早的地區,茶農采茶,采用不破壞茶樹生長發育的提手采的采法。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芽葉長度3厘米以下,且要求芽葉嫩度勻整,色澤一致,一名采茶工日均采摘量1千克左右,通常加工1千克頂級雀舌需4千克茶鮮葉。
剛采摘下來的嫩芽芽尖兒,還帶著微濕的水汽,晶瑩翠綠。記者在金壇露源生態茶業公司看到,攤涼、殺青、揉捻……工人們在生產車間忙不停。公司負責人錢浩告訴記者,眼下正是茶場最忙的時候,收上來的鮮葉置入竹匾鋪平,攤放在室內避免陽光直射,時常5個小時左右,以便散發芽尖里的青氣與水分,便于后期炒制,此步驟為“攤涼”。攤涼后的茶葉,由經驗豐富的師傅利用滾筒殺青。殺青是綠茶形狀和品質形成的關鍵工序,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發鮮葉部分水分,壓平同時去除青味,促進茶香形成。
成為茶葉前還有一道重要工序:理條。在茶葉振動理條機的不斷震動下,將茶葉葉片通過一系列自動化工序制成條狀,成品茶條索緊直、芽葉完整、峰苗顯露、色澤綠潤。最后再經過人工精制,挑選黃葉和雜質后即可進行包裝上市銷售。
目前,薛埠鎮鎮域茶葉種植面積2600公頃左右,以金壇雀舌和茅山青鋒為主要品種,形成了鑫品茶業有限公司、茅山青鋒集團、方麓茶場有限公司三大核心區,形成了采收、制茶、深加工全產業鏈,茶產業年產值超10億元。
一年之計在于春,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不誤農時不誤春,新的耕耘已經開始,新的豐收正在孕育。
綜合 常州日報、常州新聞、交匯點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