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源泉,保市場主體就是保就業、保民生。今年2月,江蘇聚焦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以及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出臺“蘇政40條”紓困解難穩增長。《江蘇新時空》4月1日起推出系列報道《助企紓困進行時》,全面展現江蘇各地各部門幫助廣大市場主體提振信心穩定預期,著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的舉措與成效。首先來關注企業受益最直接的減稅降費政策。
小微企業量大面廣,疫情影響之下資金困難也最大。針對最迫切的需求,蘇政“40條”首先提出,要加大財政稅費支持力度:落實國家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用真金白銀幫扶小微企業。恰逢本月開始,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正式實行。全省各地的稅務工作人員這兩天正通過線上線下各種渠道對企業加強宣傳輔導,提醒他們盡快申報。作為今年減稅降費的“重頭戲”,全國留抵退稅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新政還明確,退稅資金將全部直達企業,不用像以往一樣逐月抵扣,讓企業更有獲得感。
沃旭通訊綜合管理中心負責人趙欣欣告訴記者,按照之前的政策,如果采購了金額較高的研發設備,比如說是30萬,那可能需要5-6個月慢慢抵扣掉,而且稅款也不會到企業賬上。新政出來之后,就直接打到企業賬上,等于是補充了流動資金。
目前,江蘇已獲得中央下達的首批專項轉移支付資金378.71億元,支持小微企業留抵退稅政策執行到位;同時江蘇還明確按照最高標準對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半征收,對符合條件的困難企業延緩繳納社保費,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一系列政策利好疊加,正有效減輕企業經營負擔。
江蘇文旭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楚說,稅費禮包一個接一個,初步計算這些稅收優惠政策今年就能幫公司降稅360萬。
徐州市云龍區稅務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劉曉慧介紹,將繼續推進“非接觸式”辦稅繳費,通過電子稅務局、征納互動平臺等渠道,進一步簡流程、簡材料、簡方式。
既要做好減法,也要做好加法,“蘇政40條”提出對各類中小微企業加大專項資金支持,并力爭上半年涉企專項資金分配下達進度達到70%;省財政安排12億元對工業企業“智改數轉”項目予以貸款貼息和有效投入獎補;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
蘇州市姑蘇區人社局就業促進與市場管理處處長薛梅介紹,目前也是執行了“援企穩崗”的護航行動,對中小微企業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將穩崗返還的比例從去年的60%提高到了現在的90%。
在“蘇政40條”推出之后,江蘇各設區市也結合各地發展實際相繼發出一系列“政策紅包”:無錫鼓勵企業推進智能制造,將技術和設備投資補貼的比例由8%提高到10%;連云港市區財政預計支出8000萬元直達企業;常州對承租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6個月租金予以全免……江蘇全省上下正精準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郭藝 陳忠耀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