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淮安市洪澤區聚力實施產業賦能工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動農業發展模式從“鋪攤子”為主向“上臺階”為主轉變,不斷提高產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在發展特色產業上下功夫
在洪澤區西順河漁業產業園,十多位漁民正在水中不斷插桿、收網,伴隨漁網收緊,一大片閃耀鱗光的魚兒在水面歡騰。“這個塘口總共是1000畝,1000畝塘口每年投放大概十幾萬尾魚苗,收益大概在50多萬元。”漁民胡兆軍興奮地說。
近年來,洪澤區圍繞推動綠色發展、結構升級,重點打造“2+1”的農業特色產業體系。“2”即:綠色稻米產業,在穩產保供的基礎上,按照“保品質、做中端、擴規模”思路,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推廣生態綠色種植模式,高標準建設一批有機綠色食品稻米示范基地,加快稻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產業基地規模化、市場營銷品牌化等一體化融合發展,力爭到2025年,綠色稻米總產值超18億元,創成國家級優質稻米優勢產業集群;現代生態漁業,依托國家級水產良種場、省級現代漁業園區等平臺,大力推進百畝連片以上池塘生態化改造,積極發展“以漁治水”生態養殖,推動西順河漁業產業園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力爭到2025年,生態漁業總產值超50億元,建成洪澤湖特色水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區。“1”即:食品加工產業,依托大米、大閘蟹、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以食品科技產業園為核心,大力發展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副產物綜合利用,不斷拉長產業鏈、延伸價值鏈、培育創新鏈,力爭到2025年,食品加工產業開票銷售達30億元。
在建設特色品牌上求突破
每到春暖花開時,美味的洪澤“蔣壩螺螄”吸引著全國各地食客紛至沓來。蔣壩鎮各餐飲企業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醬爆、上湯、蒜泥、麻辣、十三香等各色口味競相上市,螺螄已成為蔣壩鎮的特色名片和富民產業。
洪澤區圍繞“味澤天下”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建設,加快推動產品品牌向區域品牌升級、產品經濟向品牌經濟發展。推動洪澤銀魚、洪澤湖鵝、岔河大米、蔣壩螺螄等申創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力爭“十四五”期間,創成中國馳名商標和江蘇精品5個以上、“兩品一標”30個以上。同時強化統籌管理,加強區域品牌的統籌規劃、頂層設計,探索品牌推介聯盟、第三方認證等新模式。洪澤區還積極提升大米、大閘蟹等初級農產品的價值層次,推動黃集羊肉、朱壩小魚鍋貼等特色產品做強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拓展特色農產品旗艦店、銷售專區專柜、電商平臺的開設范圍,努力實現品牌價值向經濟價值的高效轉化。
在促進產業融合上尋創新
洪澤區以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為目標,大力發展“農業+旅游”,依托古堰景區、白馬湖景區、華強方特等景區項目引流作用,選擇東雙溝張莊、三河五里牌、岔河王駱殿島等具有區位優勢、特色優勢的鎮村,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鄉村民宿、農家樂等新業態,努力把基地變成景點、田野變成景區。洪澤區大力發展“農業+互聯網”,以電商產業園等載體為平臺,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快農產品“最先一公里”預冷、保鮮等商品化處理配套設施建設,培育零售電商、批發電商、分銷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模式,不斷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