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江淮皮卡全自動總裝生產線。李彬彬 攝
6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揚州市江都高新區的揚州瑞立勝賽思精密壓鑄有限公司,在企業新改造的壓鑄件生產車間內看到,39臺全新的機器人壓鑄設備一字排開、上下揮動,實現機械手取件、自動切邊、自動化生產。
“改造前,壓鑄件車間是人工取料、人工切邊;改造后,車間實現生產自動化,以前兩人一機,現在一人能控制兩臺機器,車間員工人數從82人縮減到45人。”公司執行總經理全海中告訴記者,智能化改造讓企業嘗到了甜頭,產出從改造前的年產1300萬件提升到現在的1700萬件,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揚州瑞立勝賽思精密壓鑄有限公司對生產車間的智能化升級,是江都傳統產業加快實施“智改數轉”的一個縮影。生產換線、機器換人、設備換芯……采訪中記者看到,一家家傳統制造業企業紛紛立足自身發展實際和訂單需求,有針對性地對生產流程的各環節換裝升級。
揚州江淮輕型汽車有限公司是一家整車制造企業,去年實現開票銷售25.7億元,同比增幅51.8%。走進江淮汽車沖壓生產車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整潔有序的生產環境,在沖壓作業現場,五臺機器人手臂代替了一個班組16個人的工作量,原本1分鐘生產1個板件,現在1分鐘最快可以完成3.6個板件。
“目前,我們對沖壓A線和焊裝線實施了全線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實現了線體車型識別、各類自動防錯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公司今年一季度完成皮卡產量13348臺,實現開票銷售8.9億,同比增幅高達57.2%,市場銷量穩居行業前五。”江淮汽車黨委副書記洪磊介紹,今年企業的目標是完成皮卡產銷4.5萬臺,實現開票銷售36億元,進一步做大市場份額。
同樣,作為工程機械零部件生產的龍頭企業,江蘇奔宇車身制造有限公司也通過技術改造釋放了發展紅利。去年,企業新上了年產15萬套工程機械駕駛室及7萬臺套配套件生產線技改項目,打破技術瓶頸,讓企業發展步入大幅增長期,當年就實現開票銷售10.8億、入庫稅收7500多萬元。今年一季度,企業實現開票銷售2.75億元,發展勢頭強勁。
近年來,江都區不斷加大對企業“智改數轉”的激勵扶持力度,支持企業創建智能工廠、智能車間等,按照企業當年智能化改造實際投入金額的30%給予獎勵,補助力度也由過去的預算5000萬元左右提升到1億元。“我們還設立數字產業基金,引進智能制造綠色平臺,建立智能制造賦能中心和創新中心,加強與智能制造服務商、通信運營商、數字經濟頭部企業的緊密合作,從智能制造、裝備升級、產品更新、‘兩化融合’等方面支持企業轉型升級。”江都區工信局局長衛國文說。
衛國文表示,江都區將圍繞國家、省、市推進“智改數轉”的總體要求,加大實施“智能車間建設倍增計劃”,力爭全區75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在2年內完成一輪“智改數轉”,持續推動江都制造向“江都智造”升級。
通訊員 江工信 張子良 徐新春 記者 楊寶嶺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