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微 通訊員 閆士亮
當前,江蘇徐州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抗擊疫情,共同構筑疫情防控嚴密防線。在這場疫情“倒春寒”中,徐州將支持抗擊疫情與促進企業發展相結合,充分發揮稅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職能作用,推出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系列服務舉措,“退、減、緩”并舉,全力確保疫情防控與服務經濟發展“兩不誤”,為市場主體注入“稅動力”。
“退”:稅費賦能直達市場主體
4月1日起,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開始實施,不少企業享受到了國家的退稅“大禮包”,這讓諸多受國內外復雜發展環境及疫情影響的企業倍感振奮。
“受疫情影響,市場疲軟,加之生產材料、運輸成本上漲、訂單下滑,給公司造成很大的壓力。”徐州科達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王震震坦言,“50萬元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款迅速到賬,企業發展的活力更足了!”王震震開心地說。
同樣受益留抵退稅政策的還有徐州陜鼓工業氣體有限公司。“留抵退稅政策再加碼,讓我們獲得了600多萬元的資金活水。”公司財務負責人孫景芬表示,今年減稅降費組合拳力度大,進一步激發企業抓住政策機遇擴大投資。
疫情防控期間,徐州市稅務局將幫扶企業紓困解難與服務經濟發展相結合,“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不停歇。“我們充分運用稅收大數據,迅速篩選符合留抵退稅企業名單,通過‘線上+線下’精準輔導等方式,確保稅收優惠精準直達快享。”徐州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受疫情影響,讓徐州華隆熱電有限公司面臨熱力需求驟減、資金回收遲緩、資金壓力陡增的困境。“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享受了300多萬元的留抵退稅。”財務總監沈根基坦言,在這個疫情反復的倒春寒季節里,實實在在的稅收“紅利”給了企業發展的信心和底氣。
政策出,活水來。“受疫情影響,流動資金較大,28萬元的留抵退稅來得太及時了,幫助我們解決了資金問題。”徐州力達縫紉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蔡程對稅務部門的貼心服務表示十分滿意。
“減”:線上線下服務小微企業
“六稅兩費”優惠政策擴圍、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加力、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一個個持續、有力的減稅降費組合政策漸次落地,似春雨潤苗給了小微企業成長的力量。
“國家送來‘大紅包’,我也送上‘小禮包’。”張雯雯是徐州睢寧縣雙溝鎮四季羊肉館店主,在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政策出臺當天,他為每一位上門的顧客免費送上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湯。得益于最新的減稅降費政策,這家羊肉館預計全年可獲得減免近10萬元。
國家密集出臺的一系列新的稅費優惠政策,似春風化雨,支持小微企業更有信心渡過難關。在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優惠政策發布的當日,徐州彭飛游樂設備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劉慧也收到了稅務部門的政策推送。“今年,國家推出的系列稅惠政策,很多都聚焦支持小微企業,幫助我們克服疫情影響。”劉慧表示,疫情防控期間,稅務部門“一對一”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加速了企業資金“活水回流”。
為加快落實稅費支持政策,增強市場主體的信心和底氣,徐州市稅務局聚焦助企紓困,堅持“線上”“線下”并舉,組建服務小微企業團隊,通過稅企云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一對一”輔導、“點對點”推送,“全鏈條”式服務讓納稅人懂政策、會操作、快享受。
江蘇雷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免疫類快速診斷試劑研發和生產的小微技術企業。“近期小微企業減稅降費政策陸續出臺,讓我們看到了政府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和決心。”財務負責人陳楠表示,下一步將投資200多萬元用于技術研發和平臺建設,全面提高生產能力。
“緩”:時間換空間 送來“及時雨”
如果說企業的發展是一場“長跑”,那么精準而有力的減稅降費政策就是企業加速前行的“助推器”。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稅費政策,緩繳期限繼續延長6個月;延緩繳納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部分稅費,延緩繳納期限為6個月……一系列實打實的舉措對當前環境下的中小微企業無疑是場“及時雨”。
“緩的是‘稅’金,穩的是‘企’心,不僅有效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更增添了企業渡過難關的信心和前行動力。”江蘇融一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王嬋表示,作為研發科技型企業,前期投入成本過高,導致資金周轉壓力陡增。在稅務部門的精準輔導下,企業第一時間辦理緩繳稅費20余萬元。
“‘緩一緩’對我們企業來說太重要了!135萬元的稅費緩繳,就像春風吹進了我們的‘心田’!”江蘇歐皇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福禮坦言,當前由于商品價格高位運行、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公司生產必需的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長16%,導致利潤下降。“緩稅政策延續為企業下一步創新發展、產能全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受疫情沖擊、需求收縮等大環境影響,很多企業流動資金比較緊張。徐州市稅務局圍繞服務區域戰略發展,為大企業以及專精特新“小巨人”等量身定做“政策包”“信用包”“風險包”,指派“首席聯絡員”,提供“一對一”個性化服務,市場主體切切實實感受到了稅收營商環境的可喜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