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孟歆迪
近日,在上海抗疫一線,來自科技界的好消息接連傳來。
3月16日,上海本土創新企業思路迪“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獲批上市。此次獲批的試劑可將熒光定量PCR反應時長從行業通常時間80至120分鐘,縮短至30分鐘以內。在提高擴增速度的同時,此款試劑在檢測靈敏度方面也保持了高標準,能夠檢出更低病毒濃度的樣本,降低漏檢風險。
4月1日,上海首個獲批的新冠抗原檢測產品誕生,這款名為“芯賽新”的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采用鼻拭子采樣,加樣10至20分鐘內判讀結果,可用于個人居家自測,并經國內外大量樣本驗證,靈敏度和特異性優異。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高通量全自動核酸檢測平臺“青耕一號”于4月2日通過審批。據悉,“青耕一號”配合之江生物的專用采樣管和檢測試劑盒,搭載6臺48通量的小體積實時熒光PCR分析系統,可以快速完成超高通量的核酸檢測工作。每臺“青耕一號”連續運轉24小時可實現單管檢測4500管,如果采用20混1方案,日檢測量最高可達9萬人次。
“3000多平方米的公共空間,僅用時50分鐘。”4月6日,在上海灣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原金山工業區),華東無人機基地無人機抗疫突擊隊對上海金工生物醫藥標準產業園B區和上海(金山)國際中小產業園一期的公共環境進行防疫消殺。“通過無人機進行消殺可以讓消毒水在空中擴散,消殺效果更顯著。”無人機抗疫突擊隊隊員胥飛告訴記者。
在上海世博集中隔離點,來自上海科技民企的“機器大白”連夜接受“培訓”,為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服務。本次上崗的28臺鈦米消毒機器人,是全國首款獲得醫用消毒設備注冊備案許可的機器人產品,也是首款完成對全環境(物表和空氣)、對醫療環境微生物(芽孢、多重耐藥菌、新冠病毒等)達到高水平消毒標準的機器人產品。
全程網辦、云端響應、線上抽查……疫情期間,上海市技術市場管理辦公室構建“云服務”模式進行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激發上海科技企事業單位創新活力。1至3月,上海經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8648項,成交額853.56億元,合同項數同比增長15.8%,成交金額同比增長176.8%。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11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