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娜身著“紅馬甲”,引導前來進行核酸檢測的社區居民掃“山西場所碼”。 伊莉娜本人供圖
中新網太原4月17日電 題:社區里來了“金發”志愿者:“我是半個中國人”
作者 高雨晴
長著金發碧眼、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迎澤街道并州路三社區疫情防控現場,來自摩爾多瓦的伊莉娜身著“紅馬甲”,引導前來進行核酸檢測的社區居民進行登記。
“我在中國生活已經16年了,現在是半個中國人了,能做點什么就做點什么。對于疫情,我們要堅強面對。”伊莉娜1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伊莉娜引導前來進行核酸檢測的社區居民進行登記。 伊莉娜本人供圖
伊莉娜是當地一所高校的俄語外教,同時也是中國媳婦、一個孩子的媽媽。疫情防控期間,她又多了一個身份:抗疫志愿者。
幾天前,伊莉娜所居住的社區要為居民進行核酸檢測。得知社區人手緊缺、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她便走進社區辦公室,報名當志愿者。“我跟社區工作人員說自己是外國人,但會說中文。如果需要志愿者,我愿意去幫忙。”
當伊莉娜將自己當志愿者的事告訴其中國丈夫時,對方開玩笑稱“哪有外國人當志愿者的”。伊莉娜卻很堅定,“我老公是中國人,孩子是中國人,我雖然有外國人的面孔,但也是半個中國人。”
核酸檢測當日,伊莉娜一大早就同社區工作人員會合。她需要分別前往附近兩棟樓的兩個單元,挨家挨戶登門通知。這兩棟樓是老居民樓,沒有電梯,需要一層一層爬上爬下,伊莉娜說,“我還年輕呢,不怕。”
“您好,可以下樓做核酸了”“老人需要上門服務嗎……”伊莉娜逐個登門,除了通知居民下樓做核酸檢測,還將需要上門服務的居民信息和空戶信息記錄下來。連續忙碌了8個小時,核酸檢測工作終于結束。
“對我們來說,伊莉娜不是外國人,她就是我們身邊一個普通的伙伴,有一顆火熱的志愿服務愛心。志愿服務期間,伊莉娜非常低調,全程默默地認真付出。”社區工作人員為伊莉娜點贊。
伊莉娜在疫情防控現場當志愿者。 伊莉娜本人供圖
面對突然發生的疫情,伊莉娜從容不迫。在她看來,疫情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當下最重要的是,人們通過這些事情要學會什么。“疫情并沒有想象中恐怖,去堅強面對就好。需要配合防疫工作就配合,需要做核酸就做核酸,這是每個居民應該做的事。”
居家“抗疫”的日子里,伊莉娜努力讓生活變得充實有意義,“比如多看書、多學習,利用這個時間多陪陪家人”。現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疫情早日散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