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穩定經濟必須穩住市場主體。2月28日,江蘇省政府發布“蘇政40條”;4月17日,江蘇再次出臺22條扶持政策,聚焦廣大市場主體的“急難愁盼”,著力穩住全省經濟基本盤。
與此同時,江蘇各地紛紛結合市情實際,推出更加細致、具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盡政府所能、聚社會合力,解企業之難、紓企業之困。各地助企紓困舉措有何不同?有哪些側重點及亮點?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梳理了全省13個設區市的政策措施——
南京:留住城市“煙火氣”
南京出臺《“同心抗疫 攜企同行”助企紓困二十項舉措》,提出了“緩繳減免各類稅費、加大稅費抵扣力度、減輕企業房租負擔”等二十項措施,助力中小微企業平穩發展。
提供專項幫扶補助方面,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文體娛樂、會展旅游、倉儲運輸等中小微企業,經市行業主管部門認定后給予資金補助,尤其是對居民生活類經營單位進行重點幫扶,留住城市“煙火氣”。
“助企紓困二十項”發布后,南京各行政區各板塊迅速響應,結合區情實際,同步制定出臺有關政策舉措,“高淳助企12條”“建鄴助企紓困16條”“江北新區紓困助企保運行16條”“玄武助企紓困20條”……相繼出臺,確保政策能落地、可操作,形成惠企政策合力。
蘇州:下達市級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專項資金
蘇州市在減稅費、降成本、惠金融、穩就業、優服務等方面推出了20條紓困舉措,助力市場主體提振信心、渡過難關。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蘇州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40000億,成為“工業第一城”。此輪助企紓困,蘇州市財政局下達市級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專項資金,共扶持項目773個,涉及620家企業(單位),扶持資金共計3.14億元,重點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培育、產業鏈核心技術攻關、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綠色化改造升級、服務平臺建設等方向。
其中,針對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培育項目,下達獎補資金2820萬元,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的引導作用,強化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聯動,加快培育一批專注于細分市場、聚焦主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幫助中小企業應對疫情沖擊,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無錫:部分減免、補貼條款在省內尚屬首次
繼上月推出“助企紓困50條”之后,4月12日,無錫市再次出臺“齊心抗疫”穩企惠民紓困補充政策12條,將對受疫情影響較重的市場主體和個人進一步加大費用減免力度,部分減免、補貼條款在省內尚屬首次。
例如:政策明確,對市區餐飲、零售、住宿、旅游、公路水路運輸等受疫情影響較重的行業今年以來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給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穩崗補助;按照防疫要求停止營業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按停業時長分檔給予不低于2000元、最高2萬元的停業補助;受疫情影響較重行業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承租國有房屋,在原有減免基礎上,視疫情影響情況,再免除2個月租金;企業、農貿市場等,因封控、管控需要發生的消殺支出,給予不超過10萬元的一次性支持。
此次無錫出臺的補充政策不僅對特困群體繼續給予雪中送炭的幫扶,還將幫助企業和個人有效緩解因疫情帶來的車貸、房貸還款壓力。此外,為緩解就業壓力、創造就業機會,無錫年內將增設不少于1萬個基層公共服務類崗位,并對社會公開招聘。
徐州:開展“政策找人”服務
徐州市稅務局推出助企紓困十項舉措,進一步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優化辦稅繳費服務,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助力市場主體復工復產。
十項舉措中明確,實施更大規模留抵退稅。退稅規模顯著擴大,在去年的基礎上實現倍數增長,進一步支持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等行業發展。進一步擴大免稅范圍。自4月1日起,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免征增值稅;適用3%預征率的預繳增值稅項目,暫停預繳增值稅。
為了進一步優化稅收服務,讓納稅人便捷享受稅收優惠,徐州市稅務局還開展“政策找人”服務,篩選可享受稅收優惠的企業,通過電子稅務局等途徑精準推送提醒提示信息,企業只需點擊“確認”申報,即可快捷享受優惠政策紅利。
常州:授人以“漁”,援企穩崗促就業
常州市人社部門日前專門出臺《關于積極應對疫情影響進一步幫助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重點聚焦五個方面精準發力。
本次推出的15條措施中有8條是關于補貼補助的,重點從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緩繳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費,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發放企業社保補貼,發放衛生防疫公益性崗位補貼,兌付就業見習補貼等方面給予“真金白銀”,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聚焦企業招工難題,通過重點企業“一對一”服務、精準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深化勞務協作機制、指導人力資源服務和勞務派遣機構運轉、新媒體直播帶崗、建設規范化零工市場等手段,全力優化企業人才招引,深化企業用工服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15條措施聚焦促就業,提出:鼓勵各地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在村、社區緊急開發一批衛生防疫公益性崗位。臨時性衛生防疫公益性崗位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補貼標準按照當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或月最低工資標準的50%執行。依托智慧就業云平臺和“云智聘”微信小程序發展線上零工市場,為靈活就業人員和雇主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
南通: 穩住“定盤星”
重大項目是全年穩投資、穩發展的“定盤星”。南通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在抓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快企業復工復產,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切實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生產、生態環保和社會穩定工作,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
疫情當下,保供應、穩生產是企業面臨的頭等大事。南通規上工業企業高開工率背后,離不開黨委政府各部門條線一路保駕護航。
4月7日起,南通疫情防控“動態升級”。人雖然出不了小區,心卻時刻和項目連在一起。南通市發改委相關處室同志通過電話網絡,與全市200多個省市重大項目保持聯系,跟蹤了解項目建設進展和施工保障情況。4月14日局部疫情管控一解除,南通市發改委立刻分赴全市200多個重點項目現場,收集當下重大項目建設中面臨的瓶頸問題。兩天后,一份涉及企業用地、能耗協調、產能置換等20多項需要市級層面協調解決的問題清單被擺上南通市政府重大項目辦公會。經各部門集中會辦,現場解決海門當升材料四期項目用電需求、俐馬時尚紡織基地項目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平衡指標等多項問題。
二季度,南通將以更實態度做好項目服務,主動靠前、精準服務,解決重大項目在落戶、開工、投產環節等方面瓶頸制約問題,推動優質項目加快建設、重點企業復工復產,全力做好戰疫“后半篇文章”。
連云港:打出“組合拳”為工業企業、外貿企業紓困解難
連云港市出臺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措施,其針對性和含金量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加大直接補助力度。對疫情期間保障、配送群眾生活必需品的保供企業,按其提供的保供產品規模和售價給予適當補助。
二是擴大擔保貸款規模。取消反擔保要求,并將擔保規模在原規?;A上提高20%。
三是加大財政貼息支持。據測算,市區預計貼息支持額度在4100萬元左右,將助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貴問題。
四是加快資金下達進度。強化市級專項資金支持,加快科技、文化旅游等各類專項扶持資金申報審核和兌現速度。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簡化審批流程,加快資金執行進度,做到早分配、早使用、早見效,力爭2022年上半年涉企專項資金分配下達進度達到 70%。
同時,連云港打出“組合拳”為工業企業紓困解難,全面摸排市級工業專項資金扶持項目,重點對生產經營困難但產品有市場、項目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展開幫扶,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加快撥付進度;編排全市“智改數轉”重點項目庫,擬定“智改數轉”項目貸款貼息和有效投入獎補的實施細則,今年力爭更多省級切塊資金投向我市中小企業。出臺政策幫扶外貿企業,針對受疫情影響,企業支付參展費用后不能參加列入貿易促進計劃的境內外展會的,給予展位費不超過50%的補助,單個企業年補助額不超過10萬元;對企業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的,按當年實繳保費給予不超過50%的支持,單個企業年補助額不超過50萬元。
淮安:提升101%服務水平
出臺“紓困45條”,涵蓋“落實財稅支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清費減負質效、支持重點行業恢復發展、幫扶外貿企業保市場、穩定市場價格秩序、發揮政府采購支持作用、提升101%服務水平”8個方面、45條具體措施。
其中,支持重點行業恢復發展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在符合條件的餐飲市場周邊路段設置夜間限時停車泊位;安排1000萬元市級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繼續按80%比例暫退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將符合條件的旅游民宿、鄉村產業集聚區、特色小鎮、紅色旅游景區、度假區等納入工會療休養活動范圍;評選“美食之都示范店”“美食之都示范特色店”各10家,支持開展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下鄉活動。
在淮安,“101%服務”是一個專有名詞,自2009年提出以來已有14個年頭。101%=100%+1%,“100%”指客商的合理訴求100%滿足,“1%”指淮安為客商額外送上的一份驚喜。提升101%服務水平具體措施主要包括: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高標準廠房申請分幢辦理不動產權證書;放寬“住改商”政策;實施企業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動態管理,對納入清單內企業減少現場執法頻次;推廣“蘇企通”平臺應用,運用10類“免申直補”業務辦理模式;合并開辦藥品零售企業籌建和驗收兩個審批環節為一次審批;實施“稅費政策直達享”服務等。
鹽城:幫扶對象最大限度覆蓋全市78萬家市場主體
為化解企業當前面臨的“痛點”“堵點”“難點”,鹽城從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強化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減負幫困力度、促進重點服務業行業恢復發展、加強外貿企業幫扶、提升服務企業能力等六個方面出臺20條內容助企紓困,旨在拿出“硬核、解渴”的舉措,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為企業紓困解難。
據悉,20條措施幫扶對象最大限度覆蓋全市78萬家市場主體,涵蓋工業制造、餐飲業、批發零售業、文旅業、交通運輸及物流業等多領域、多行業。
在促進重點服務業行業恢復發展上,主要包括:加強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文旅業、交通運輸及物流業、房地產行業、電影院等管控場所紓困扶持等6條措施。夜間機動車道路臨時停車泊位免費開放3個月。對通過電商平臺新開設店鋪的零售企業,按照實際運營費用、推廣費用的10%給予補助。鼓勵旅游園區減免園區內中小微企業3個月房租。鼓勵市級相關媒體對文旅企業復蘇開展的各類活動免費推廣3個月。因疫情影響開發建設進度的商品房項目,其一次性申領商品房預售許可規模可適當降低。
揚州:加快構建“1+N”助企紓困政策體系
4月,揚州市先后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著力穩定經濟增長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助企紓困穩定經濟增長補充意見》兩份政策文件,各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助企紓困。
其中,《補充意見》共16條政策措施,突出強化聯動協調,分類精準施策,加快構建“1+N”助企紓困政策體系,更好支持和服務各類市場主體健康發展。
什么是“1+N”助企紓困政策體系?“1”即是此次印發的《補充意見》,“N”是指支持商貿企業、中小微企業、文旅企業、物流企業、民營養老服務機構以及金融支持等六大領域的政策措施,具體包括應對疫情沖擊的階段性舉措、針對困難行業新出臺的紓困政策、拓展“揚州惠企40條”的細化落實措施等,針對性更強,政策力度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對疫情期間為穩定全市產業鏈供應鏈作出貢獻的規模以上物流企業,將安排300萬元服務業專項資金,用于物流企業紓困解難;安排500萬元服務業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重點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商務樓宇內中小微困難企業。同時,將統籌中央財政下達的2020年度出租車油價補貼資金中漲價補貼的60%,支持出租車行業疫情防控和穩定發展。
鎮江:體現濃濃的民生“溫度”
鎮江聚焦企業和群眾的急難愁盼,從強化財稅政策支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減輕企業運營成本、支持重點行業恢復發展、關心關愛困難群眾和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等6個方面,出臺了24項具體政策。
據了解,“24條”制定過程中,鎮江市按照“標準更高、措施更實、成效更優”要求,既上接天線,吃透上級部署要求,同時下接地氣,注重結合鎮江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體現內容的差異化、特色化。24條政策中個性化內容達18條、占比75%,其中6條政策以上級政策為基礎,進一步作出深化細化,融入了“鎮江元素”和“鎮江做法”;12條是各職能部門立足工作實際,提出的創新性做法和針對性舉措。
與鎮江以往出臺的政策相比,此次“24條”更加注重全面兼顧。一方面,各職能部門從財稅金融、降本增效、優化服務等方面,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市場主體“雪中送炭”,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臨時救助、價格調控等手段的積極作用,面向全市低保特困人群、受困外地人員等設立了暖心政策,體現了濃濃的民生“溫度”。
根據“24條”,鎮江市將加大對因疫情導致生活困難人群的臨時救助。同時,加強市縣聯動,完善全市范圍內價格調控實體網點建設,實現常態化惠民。
泰州:提升企業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
泰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關于進一步落實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政策措施的通知》?!锻ㄖ穱@優化用工穩崗服務、著力減輕企業負擔、不斷強化就業創業扶持、切實維護企業和諧穩定和優化公共服務等5個重點,共安排18條具體政策措施,旨在切實提升企業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
《通知》呈現三個顯著特點,不斷將各項扶持政策推向更廣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
一是“普惠+特惠”。18條措施最大限度覆蓋全市市場主體,涵蓋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行業等多領域、多行業。同時針對企業反映最突出的成本增加、用工難等問題,《通知》直接明確給予企業哪些獎補、提供哪些服務,確保政策舉措更加精準有效。
二是“精準+快享”。為方便市場主體,《通知》明確提出要強化和稅務部門對接協調,建立部門信息交換和數據比對機制,精準認定符合政策享受條件的對象。完善“線上+線下”服務渠道,全面推行“不見面”服務和“免申即享”經辦模式。
三是“短期+長遠”。一方面,針對企業當下的急難愁盼問題,《通知》包括穩崗返還補貼、減稅降費、貸款貼息、余缺調劑等短期幫扶措施,著力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和用工壓力。另一方面,《通知》著眼于構建企業用工幫扶長效機制,強化失業監測預警,穩定企業職工隊伍,幫助企業實現長遠穩定發展。
宿遷:聚焦重點產業鏈及鄉村振興領域
宿遷從財稅、金融、減負降費、援企穩崗、穩企增效和服務保障等6個方面推出20條紓困舉措,助力企業提振信心。
20條政策措施主要內容包括:財稅支持方面,落實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政策措施,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金融支持方面,聚焦“6+3+X”產業體系和20條重點產業鏈以及鄉村振興領域,加大精準服務力度,積極提供金融支持;減負降費方面,承租市、縣(區)所屬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本年度房屋租金按政策累計減免6個月或3個月;援企穩崗方面,符合條件的困難企業,經批準可繼續緩繳養老、失業和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緩繳期最長6個月。
據悉,20條措施在起草過程中,主要突出三個方面特點:突出精準性、實在性、集成性。其中,集成性體現在,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應對疫情暢通經濟循環相關政策,又延續既往宿遷出臺的應對疫情有效措施,還注重吸收借鑒兄弟省市的經驗做法。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洪葉 沈佳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