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網訊 “以前這河里都是雜草雜物,自從街道清理完了之后,河水也清了,也沒有臭味了,還有野鴨戲水,美得很,我們吃過飯都愛來這遛彎。”家住江蘇省鎮江市韋崗街道韋崗村船山組的幾個阿姨正在船山河邊散步。
位于鎮江市西郊的韋崗街道,下轄1個村、16個村民小組,從曾經偏僻落后的農村蛻變為如今鎮江市“美麗鄉村”市級示范點,這背后離不開十年來韋崗三場“水”的變革。
飲用水革命,破解村民生活用水瓶頸
“以前不管啥天氣我每天都要到兩里地外的井里去打水用。現在在自己家里就能出自來水,感覺就像在做夢!” 江蘇鎮江韋崗街道黃橋組村民楊大爺高興地說。
一直以來,韋崗村民用水主要為井水、塘水和簡易自來水。其中,井水、塘水主要是6個離老集鎮較遠的村組用,其他10個村組用船山礦和韋崗鐵礦兩個礦場的簡易自來水,村民們將自己的用水戲稱為“礦泉水”。2011年韋崗街道成立后,與村民息息相關的用水問題,成為了街道的頭等民生大事。為此,街道制定了“兩步走”方案:2011年底,韋崗村信義一、二組自來水接通,韋崗摘掉了“市區最后一個未通自來水街道”的帽子,2012年國慶前,“第一步走”順利完成,6個“無水村組”自來水實現全覆蓋,工程總投資達到700余萬元(不含管道配套),截至2014年,韋崗村16個村組的管道全部鋪設到位,“第二步走”也圓滿完成,自此實現了自來水全覆蓋。
廁所革命,村莊水質更潔凈
“夏天上廁所,就怕蚊子咬,冬天上廁所,凍得不得了。”這曾是韋崗村旱廁的普遍寫照。鄉村振興,廁改先行,“廁所革命”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廁所革命”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民生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為打消村民疑慮、獲得村民支持,2019年,韋崗街道成立“戶廁改造調研專項小組”,開始逐戶走訪調研,對調研中發現的不愿意改廁、空關戶、客觀條件限制改造等問題,梳理匯總后召開座談會進行討論,一戶戶上門作群眾工作。“一開始,我們對戶廁改造工作不了解,還有抵觸心理,網格員一趟趟上門,帶著施工隊實地勘察、設計方案,承諾建好后讓我們親自驗收,徹底消除了我們的顧慮。”這是東家莊組村民王建民的親身感受。2020年韋崗街道正式開啟了農村無害化戶廁改造工作,在工作開展過程中,網格員對農戶逐一編號,邀請職能部門、施工專家上門會商,建立“一戶一檔”,施工完成后驗收組逐個檢查,對沒有達到村民滿意標準的戶廁立即整改,直至驗收通過。截至目前,韋崗街道完成806戶村民的戶廁改造工作,村民滿意率達100%,真正做到“小廁所,大民生”。
污水革命, “污水靠蒸發” 變“清水繞人家”
“灰水從這里經管道進入隔油池和沉沙井過濾,去除較大的顆粒物質,再進入人工濕地,通過吸收凈化后,能夠有效地去除灰水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凈化了污水,美化了環境。”在污水收集處理排放演示的現場,工程小組施工員正向村民們介紹工作原理。
由于地處農村,村內的居民會習慣性地將灰水(村民廚房用水和洗漱用水)直接排出戶外,對房屋周邊土壤造成污染,夏天還會滋生蒼蠅、蚊蟲,灰水發酵后還會產生惡臭氣味。為使村民了解污水治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調動“未來受益者”的主體意識,2021年韋崗街道成立“工程領導小組”,通過召開村民會議和入戶走訪的形式,詳細講解國家政策和“隔油池+沉沙井+波式潛流人工濕地”的施工方案。污水處置的方式得到了廣大村民的一致認可,為后續施工奠定了基礎。2021年10月,韋崗街道正式啟動污水無害化處置改造工程,整體施工采取的是集中式污水處置和分散式污水處置相結合的方式,涉及10個自然村、343戶村民。
“這是關系到家家戶戶的幸福工程,我們不僅要干好,還要讓每一戶村民滿意。”韋崗村黨委書記王海宏說。最終,經歷兩個多月的時間,共建設集中式設施4個,分散式設施196個,從源頭上解決了鄉村水環境污染問題,讓鄉村更加美麗。
雖然與主城區有一定的距離,但隨著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快速推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韋崗街道立足實際,在建設“美麗韋崗”目標的指引下,積極推進鄉村環境治理。(朱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