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且末5月21日消息(記者 羅成 通訊員 阿曼江·阿力甫)眼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的8萬多畝大蕓迎來開花季,絢爛的花朵盛開在黃沙遍野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當中,用頑強的生命力為茫茫大漠增添了勃勃生機。
近日,記者在且末縣防風治沙工作站看到,治沙工人和治沙企業正在查看大蕓花的授粉情況。大蕓也叫肉蓯蓉,被人們稱為“沙漠人參”,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中藥材。作為一種寄生植物,它所寄生的梭梭有防風固沙能力,對生態環境改善有著重要作用。肉蓯蓉花開玲瓏秀氣似寶塔,是沙漠中最獨特的一道風景,為漫天飛沙增添了幾分艷麗的色彩。
素有“沙漠人參”之稱的肉蓯蓉,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綻放出生命之花(央廣網發 蘇鑫 攝)
新疆鵬程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田來群說:“往年大蕓花都是自然授粉,這兩年我們通過蜜蜂授粉,提高大蕓的授粉率,并對大蕓花進行打頂工作,改善大蕓的種子質量,現在看種子的長勢非常良好,預計今年在6月10日左右采收種子。通過我們前期的投資和努力,在且末防風治沙站已經種植了近1.2萬畝的防風治沙生態林。現在防風林已經長起來了,我們在林下套種大蕓,通過大蕓獲取的收益再去擴大防風林種植面積,既達到了防沙治沙的目的,還有經濟效益。”
肉蓯蓉開花后吸引了眾多蜜蜂來為其授粉(央廣網發 蘇鑫 攝)
且末縣防風治沙工作站治沙工人帕提古麗·亞森說:“截至目前,全縣的大蕓接種面積達到了8.3萬畝,其中河東治沙基地區域內接種大蕓面積達到了5.9萬畝,也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去年,河東治沙基地區域內采收的新鮮大蕓達到620噸,大蕓種子達到2.5噸,產值達到1180萬元,預計今年河東治沙基地區域內采收新鮮大蕓可達800噸左右,采收大蕓種子可達3噸左右。”
大蕓開出形如寶塔的鮮艷花朵(央廣網發 央廣網記者 羅成 攝)
據了解,自2003年起,且末縣積極探索發展沙漠經濟,利用豐富的沙生資源培育發展大蕓種植,走出一條具有沙漠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截至目前,且末縣共有15家企業從事梭梭大蕓種植,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