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耕軋田、扣棚、育秧、播種……眼下正值夏種時節,江蘇如皋白蒲鎮合興村恒孚稻米農地股份合作社的種植戶們忙碌起來,各項生產工作正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呈現出一派“農民耕種忙”的喜人場景。
機械作業,提供高效耕種“強支撐”
(資料圖)
近日,記者來到合興村,一輛輛插秧機穿梭在田間,將點綴著綠意的秧盤整齊擺放好,整套動作流暢自如。“這些秧盤是我們前不久進行機械化集中育秧的成果,育秧機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生產效率。”看著田里的秧苗,合興村黨總支書記陳永建滿臉自豪。
陳永建不僅是合興村的書記,還是恒孚稻米農地股份合作社的理事長。“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5月,目前已吸收社員298人。目前基地面積3000多畝,主要工作是組織成員從事水稻種植、銷售,并幫他們做好配套服務。”陳永建告訴記者,合興村在發展規模農業的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在全村范圍內做渠修路,溝渠相連、貫通直達田頭,主干道路全部實現了硬質化。此外,合作社還逐步建立了高標準的育秧基地、烘干中心、風干糧倉、倉儲冷庫等,各項配套設備不斷完善。
“我們還購置了大型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引進了碾米機流水線以及智能包裝設備等,讓種植、生產、加工環節均做到了全程機械化。”陳永建告訴記者,“我們的公共服務中心也可以為村里的種植大戶提供配套服務,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綠色種養,堅實產品質量“硬保障”
走進合作社的室內生產區,只聽機器嗡嗡作響,一粒粒稻谷在機器與管道間來回穿梭,原本粗糙暗黃的稻谷搖身一變,成為了顆粒飽滿、雪白光潔的大米,最后由村民們打包成袋、運往倉庫。“這會兒正在打包的大米是南京的一個客戶剛剛訂購的,是生態米。”看著記者微微疑惑的表情,陳永建又笑著解釋道:“這是去年種植的水稻,收上來以后一直放在冷庫里進行儲藏,客戶什么時候需要我們就什么時候加工,保證米的新鮮度和口感。”
在保證產品質量方面,合作社一直走在前列。多年來,圍繞”綠色、優質、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合作社堅持選用具有抗逆性、抗病性強的優質水稻品種“南粳46”和“南粳5055”,增施商品有機肥,實施綠色種養循環,結合使用殺蟲燈、性誘裝置誘殺害蟲,有效保障水稻生長環境和過程生態綠色,嚴格把控農產品質量關。
2019年,合作社入駐江蘇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實時上傳種植、管理、檢測等信息,確保大米銷售可追溯。“通過檢測大米中的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含量,來判斷產品是否達標,確保所有銷售到社會面上的都是健康綠色的產品。”合興村農產品檢測站檢驗員金劉玲如是說。
土貨“出圈”,打響恒孚制造“亮品牌”
長久以來,恒孚稻米農地股份合作社堅持生產、銷售兩手抓,著力打造的“梓韻”牌大米先后榮獲“如皋好大米”金獎、“南通好大米”銀獎、“江蘇好大米”特等獎,入選江蘇省十家農民合作社十個暢銷產品品牌,并被列入“如皋市長壽研究會推薦產品”。產品銷售輻射蘇南、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同時在南通、如皋郵樂購平臺進行線上銷售,受到廣大客戶的一致好評,年銷售優質大米300多噸。
“稻米產業只是合興村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開端,我們不能滿足于品牌稻米開發帶來的增收效應,還要把目光投向地方特色農產品種植,在‘土’上搶市場,在‘特’上爭效益。”談及合作社未來的發展,陳永建有著明晰的規劃。
近幾年,合作社每年還種植黑塌菜、黃芽菜,確保育秧基地的前茬配套種植,這樣既能有效填補秧池冬季休耕帶來的空白,又能保證不誤水稻播種育苗季節,同時增加了蔬菜銷售收入。
“下一步,合興村將持續重點抓好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驅動鄉村產業興旺、百姓生活富裕。同時積極樹立品牌意識,切實增強產品競爭力,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用產業興旺挺起鄉村振興‘脊梁骨’。”陳永建說。(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