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鳥瞰祥裕生態園藝農莊。資料圖片
【資料圖】
揚州網訊(通訊員 周媛 記者 金鑫)綠水青山如何估算價值?無形的生態價值如何量化?近日,江蘇省首筆“GEP生態價值貸”在揚州發放,揚州祥裕生態園藝農莊也成為我省第一家拿到“GEP生態價值貸”的企業。該筆“GEP生態價值貸”的成功投放,是揚州在深化綠色金融發展方面所做的一次積極嘗試,首次讓揚州的“綠水青山”有了實實在在的“身價”。
試點 揚州“綠水青山”有了實實在在的“身價”
今年3月,我省印發《江蘇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方案》,江都區被列為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地區。江都區迅速成立了由當地發改委、人民銀行、金融監管局、農商行、大學課題組組成的“產學研結合”小組,共同謀劃適合當地實際的生態產品價值評估變現道路。經過多輪探討,最終確立通過對試點企業進行生態產品價值(GEP)核算,以核算結果作為質押保證發放貸款的金融支持模式,并據此指導江都農商行制定了“GEP生態價值貸”產品管理辦法。同時,“產學研結合”小組確定了揚州祥裕生態園藝農莊作為試點企業。
“祥裕生態園藝農莊主營花卉、苗木、水果種植、銷售,水產養殖、銷售,生態農業觀光等業務,具有豐厚的生態資源,但卻因缺乏足夠的抵押物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對農莊的生態資產進行準確評估,出具準確、詳實的價值核算報告,是試點工作能夠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中國人民銀行江都支行行長告訴記者,對農莊的生態資產進行準確評估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涉及資料收集、現場測量、遙感測繪、數據分析、制作報告等諸多環節,需要專家團隊的參與介入。最終,揚州大學與揚州職業大學組成八人團隊,負責這項工作。
經過近一個月測算,小組最終形成祥裕園藝農莊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報告。該核算報告是揚州市首份GEP核算報告,也是全國首份基于單個農莊開展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報告。核算報告顯示,該農莊每年產生的GEP價值約為2731萬元。揚州市江都農商行結合企業需求,通過農莊生態產品價值作為質押保證,成功向企業投放全省首筆“GEP生態價值貸”300萬元,首次讓揚州“綠水青山”有了實實在在的“身價”。
核算 算好“生態賬”,好山好水也能快速“變現”
這筆“生態賬”是怎么計算的?“與GDP的不同的是,GEP將不同生態系統產品產量與服務量都納入統計,以更科學、更精細的統計方式將無價的生態系統各類功能‘有價化’,來核算‘生態賬’。”項目牽頭人之一、揚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趙海濤說。
“結合農莊地貌、生態特點,課題組以林地生態系統為重點,最終將生態系統的GEP核算劃分為生態物質產品價值、生態調節服務價值和人居文化服務價值3大類指標。”趙海濤告訴記者。
“每項指標都有相應的核算參數和核算方法。比如,聲環境服務價值,就要參考城市居民收入、噪聲源聲級大小、聲環境創造價值、聲污染損失值等各項數據,通過計算公式才能得出最終的核算結果。”揚州職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劉學方說,前期勘察時,團隊先后四次走進農莊,并采用遙感測繪的方式,對整體的水面、林木面積等進行精準的測繪。后期數據分析時,也精準選取相應的參數,僅“地表植被覆蓋因子”一個小的單項核算參數,就分為林地、草地、旱地、水田、城鎮用地和非建設用地六個數值,力求最終核算結果精準、可靠。
意義 引導市民關注環境保護,鞏固城市生態優勢
“從這份核算報告可以看出來,生態調節服務價值和人居文化服務價值要遠遠高于物質產品價值。”劉學方告訴記者,生態調節服務價值約為1056萬元,體現了祥裕生態園藝農莊生態系統具有巨大的調節服務能力。其中,調節氣候價值占比最高,近978萬元,占調節服務價值的92.53%。人居文化價值最高,且遠遠超過生態調節價值和物質產品價值,約為1471萬元,其中聲環境服務占比最大,約為1267萬元,占人居文化價值的86.15%,體現了祥裕園藝農莊苗木種植對于區域周邊噪聲消減的重要優勢。
“肉眼可見的苗木等有形資產是最容易計算價值的,反而生態調節服務價值和人居文化服務價值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核算更為復雜。”趙海濤說,從報告可以看出,對一個生態農莊或者一塊生態綠地而言,對土壤水源的涵養保護、對大氣環境及人居環境的改善提升,才是更大的“隱形財富”。
在趙海濤看來,揚州市首份GEP核算報告的出爐,不僅僅是為全省首筆“GEP生態價值貸”的成功投放奠定了基礎,背后的社會效應意義更大。“揚州成功探索出了一條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趙海濤認為,試點的成功將引導更多的市民關注、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從而不斷鞏固揚州的綠色生態優勢,讓揚州“生態之城”的影響力和示范效應持續提升。